Enews426 坩堝裡的乾坤 — 坩堝社的成長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6期 藥學院專題
坩堝裡的乾坤 — 坩堝社的成長
■藥學系 温燕霞助理教授
『坩堝』是實驗室用的杯狀器皿,最早使用於鍊金術實驗。用途是盛裝液體或固體進行高溫加熱,因為不與大多數熔融金、化合物產生反應。至於我們高醫藥學系的系刊【坩堝】為什麼要以它為名?有校友提到:「不論在惡劣的環境或優越的地位,都絕不放棄或改變我們的理想,就像坩堝不管在高溫或低溫,均不會變形或焚毀。並希望我們團結合作,讓數百顆心,都於『坩堝』中熔融在一起,不達永恆的理想絕不休止」充分說明藥學精神。這刊物於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一日創刊,主要的目的在於建立校友與在校者一座溝通的橋樑,鼓勵藥學人努力從事論文寫作與發表。刊物至少一年一本,它一直延續在高醫藥學人的心中。
在1993年因為【坩堝】出刊斷炊,當時的校友聯誼會會長林勇龍學長告訴我,校友們不希望【坩堝】停刊,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法續刊,我是當時校友會的文宣組組長接下這任務,會長說印刷費用請坩堝社同學不必擔心,只要著手在『編輯刊物』即可,有了這重要的承諾,【坩堝】出刊的費用壓力解除了(以往是社團要自己去拉經費贊助和廣告支付),對我們重整坩堝的信心大增,於是找了當時的社長及總編都沒下文,為了勝任學長交辦的業務?只好求援我當時是藥學系36屆藥二第四家的導師,只好找自己的導生幫忙,幸虧當期的導生擔任家爸的陳信宏同學願意出來幫忙,承任社長,找他的人脈把坩堝社再組起,坩堝社復活了趕緊運作,很快的【坩堝37】在很短促的時間完成出刊,接續幾年坩堝社又正常運作。在1996年我擔任藥學系行政教師時,受蔡義弘主任指示接任坩堝社指導老師一職,從未擔任過社團指導職務的我,如何指導社團?心想就當做自己重新過大學生活,如何使社團維持運作?和外子吳信昇老師及同學們多次討論、執行、檢討,就這樣一直不斷親自參與執行、討論、檢討,和社長及社員們共同渡過了幾年,看著他們傳承做得很好,才慢慢退居,讓學生完全自由發揮,我們就只站在背後鼎力支持協助,他們純熟的運作與傳承,在全校社團評鑑不斷脫穎而出獲得冠軍,又多次代表高雄醫學大學參與年度全國社團評鑑,履獲得績優獎之殊榮(2013-2017、2020、2022年)真的非常欣慰,於有榮焉!在接觸及拜訪職場過程中一直都有聽到業界讚賞坩堝人,更顯驕傲;每年都鼓勵坩堝社學生,你們是最棒的,學到許多課堂上沒時間教的東西,出社會受用無窮,當然最重要的是財團法人高醫藥學文教基金會的金援和藥學院系校友會及學校課外活動組的鼎力相助,才能順利運作至今,非常感恩!坩堝社的一般運作都還可以,至於【坩堝】編輯出刊,幸虧有新智美術工程有限公司鼎力相助,讓我們刊物出版流程順暢,非常感恩!他們還找了太普公關公司每年新舊任社長交接時,送來豐富的餐點飲料,慰勞坩堝社成員的辛勞,感謝溢滿心懷,感恩無以言表,感謝、感謝、再感謝!
坩堝社不只在校園內活躍,在南部地區小學【坩堝小藥宣】和育幼院【坩堝中藥宣】也踏遍足跡,而今因應臺灣的高齡社會,社團也增加老人安養中心【坩堝老藥宣】,藥事社區服務,更走入了許多社區和宮廟、車站廣場,服務數萬人次,感謝許多校友藥師的熱情參與,讓每次的活動順利進行並獲得好評,也增進參與學生的信心,所以坩堝社由早期學藝性靜態的社團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服務性社團,更需要大家的支援與協助,可以走得更長遠,感激不盡,感謝、再感謝!。
從我們較深入參與的【坩堝】41期開始內容就和往昔有不同,這個轉變,是為了讓參與的學生有自己的思維與特色,我只要求保留兩大專欄,其一是校友會訊、校友園地,和每年至少專訪四位以上的校友,其他的部份由編輯團隊隨自己意願想藉刊物發揮,大致涵蓋藥學專業、人文關懷、藥學系活動、職場體驗、高坩藥宣隊活動……等活動紀錄、創作之文章。當然最希望的是大家的支持,不論校友給我們任何的訊息和文章或作品,都可以成為校友、校方及學弟妹的互動,增添【坩堝】的可看性,期勉大家繼續耕耘、來涵、投稿,非常感恩!更歡迎校友的各方建議與指導,讓坩堝成為大家的最愛!
▲坩堝社在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廣場社區藥事服務,每次都會 有熱心校友來幫忙 | ▲坩堝社在2019年代表高雄醫學大學參與年度全國社團評鑑獲得 特優獎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