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28 開發全新種類抗生素—有基締化合物應用於細菌感染症治療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8期  健康科學院專題

開發全新種類抗生素—有基締化合物應用於細菌感染症治療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曾嵩斌教授

  近年,抗藥性細菌的日新月異使得臨床醫師在治療感染症患者上遇到極大的挑戰,院內感染中常見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且多為系統性/全身性感染,治療不當或遇抗藥性時,患者預後均相當不好,最甚者死亡。在革蘭氏陰性細菌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係碳青黴素抗藥性問題,該問題甚已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列為目前急需新興抗生素投入的議題,因此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曾嵩斌老師與醫學院院長 盧柏樑醫師和學生 楊宗穎博士組成團隊,針對該議題研擬新興抗生素的開發—全新種類抗生素 有機碲化物。開發過程受到多方資源輔導 (如校內產學處、SPARK計畫、生醫商品化中心等),逐步校正開發方向與策略,從原先僅鎖定單一抗藥性問題的方針,轉變為治療整體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範疇,期望藉此加值藥物專利價值。此外,因藥物開發非為單一團隊、實驗室或甚公司能夠全然完成,需透過接力式的研發過程,與各階段經驗豐富之團隊或公司進行研發 (如臨床前、第一二期、第三期等)。因此,團隊也積極參與產學媒合,曾嵩斌老師與盧柏樑醫師指導學生參與國內創新創業計畫獲得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最高榮譽「創業傑出獎」、透過SPARK計畫參加國外舉辦之生醫人才訓練與榮獲2022年第19屆國家新創獎等。期望透過這些機會曝光團隊的藥物技術,謀求技術授權或甚移轉的機會,讓有機碲化物能以全新種類抗生素之姿進入臨床,治療革蘭氏陰性感染症患者。

  據統計與過去經驗,抗生素藥物開發相比癌藥與慢性藥收益相對少上許多,導致多數藥廠不願觸碰該領域的研發,因此學研界的研發投入也成了抗生素開發重要的一環,希望藉本次榮獲國家新創獎 學研新創獎的契機,一面增加本團隊技術的曝光機會,一面作為拋磚引玉的引子,讓更多學研團隊更具意願投入抗生素藥物的開發,以緩解臨床抗生素圍牆逐漸崩塌的現狀。


▲實驗室合照:左起 楊宗穎博士、曾嵩斌老師、盧柏樑醫師 ▲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 學研新創獎受獎


enews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