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32 觀2023年初英法大罷工有感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2期  人力資源室專題

觀2023年初英法大罷工有感

■人力資源室福利考核組 朱怡蓓組長

  農曆年前,勞動法課程進度來到集體勞動法。教授甫於課堂上生動地講述著在工會發源地的歐、美先進國家,其工會組織團結下所展現的強大力量,英、法二國便十分應景、不約而同地發生大規模罷工示威,再加上電台每日重點新聞的持續放送,身為勞動法學員,對於這2樁鬧得沸沸揚揚的國際新聞,自當給予一定關注。

  首先登場的,是法國工會聯盟因不滿總統馬克宏為改善公共養老金體系赤字問題,宣布「自9月1日起,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2歲逐年調高3個月,及至2030年的64歲,且自2027年起,勞工須工作43年,始得領取全額退休金」,特串聯8大工會,於當地時間1月19日發動首輪全國性罷工。根據報導,當日共逾112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是該國12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行動,造成交通大癱瘓及學校停課。後來,在1月31日第二輪的全國性罷工,各行各業群起響應,參加人數更高達127萬。然工會連番動員及人民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都沒能動搖馬克宏總統勢在必行、貫徹初衷的決心,仍在4月15日簽署養老金改革法案,正式頒布成為法律並將如期生效,致相關示威活動零星延續至今。

  緊接著,英國在當地時間2月1日,也爆發自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罷工。工會估計當日有多達50萬名來自教師、火車司機、公務員等公共部門的群眾集結,要求政府提高薪資,以因應高通膨;同樣造成全國大量學校停課,及鐵路運輸和公務機關服務中斷。據稱當日參與者中,占最大宗的是教師,計30萬人;受訪者抱怨5年來公共部門員工的實質薪資因高通膨而衰退13-25%,迫使許多教師必須仰賴兼職,甚至求助食物銀行,始足度日。其實,在教師之前,該國護理師早在去年12月15日便打破百年紀錄,宣布罷工,救護車駕駛及救護員等也加入。薪資漲幅不敵通膨,儼然成為燎原星火,在英國各行各業掀起罷工潮。

  台灣雖小如彈丸,卻是世界縮影。這些國家面臨的問題,諸如:高通膨率、經濟放緩、實質薪資倒退、退休基金入不敷出…,在在都能感同身受,對英國罷工者的心聲,自頗具共鳴。但身為以勤奮著稱的台灣人,對生性浪漫的法國人抗拒延後退休的力道之強烈,則頗感不解。

  退休年齡的制定攸關人口結構、經濟發展、勞動供需、社會保障系統的可持續性等多方因素,因此各國的退休制度大相逕庭。一般而言,多數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通常介於60至65歲間。然而,隨著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趨勢加劇,近年來世界各國不斷調整和改革退休制度,以因應二者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系統所造成的沈重負荷。依據法新社針對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比較分析1:在法國,現行法律允許勞工在62歲退休,但若勞工工作和繳款未達足夠年資,無法保證最後能領到全額退休金。德國、義大利和丹麥的法定退休年齡均為67歲;西班牙現行制度為66歲,2027年將提高至67歲。在英國,現行退休年齡也定在66歲,2046年將提高至68歲。荷蘭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2024年將提高到67歲。當然,各國對於符合特定條件的人,如:工作特別需要勞力或屬特殊族群者,亦訂有得提前退休之規定。

  可見,即便修法後,法國的法定退休年齡仍有極大的調整空間。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職業型態的改變,勞動者的工作方式和職業生涯也發生了變化。許多人希望能夠在更高齡的時候繼續工作,以保持收入及社會參與。在日本及德國,退休再就業的人口逐年增加,便是最佳印證。因此,在一些國家,政府也開始探討如何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工作彈性,以滿足勞動者的多元需求。

  總之,延遲退休早已是21世紀執政者和人民不得不正視的議題。然而,政府在制定退休政策時,除了著重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及減輕財政壓力外,尚需平衡勞動者的權益。例如,延長退休年齡可能會讓年輕人難以進入勞動力市場,同時,也可能會使那些需要退休的人被迫繼續工作,進而增加其心理負擔。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法國年金改革的時機也許有待商榷,但出發點和努力方向卻是不容置疑的。雖不樂見改革造成社會撕裂,但期待政府能拿出對策和魄力,逐步扭轉國內低薪現象及退休基金破產命運。


1資料來源:https://www.wfceo.org/news/551


enews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