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37 ChatGPT無所不能嗎?招生層面將如何因應與看待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7期  教務處專題

ChatGPT無所不能嗎?招生層面將如何因應與看待

■招生組 洪薇鈞組長、林安儒組員

  過去三年中,世界各地飽受新冠疫情的肆虐,大家過起閉門造車的日子,減少了與人的接觸,卻也因此大幅推進了數位科技的發展,帶動AI(人工智慧)產業往前邁出一大步:視訊授課取代實體面授,網路自媒體蓬勃發展,學習的管道無所不在,學校存在的意義與不可替代性,也面臨了各種聲浪的質疑與挑戰。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吸引1億用戶參與其中,更是AI走入平民化的關鍵里程碑。

  談起ChatGPT,有人聞風喪膽,擔心自己飯碗不保;更多的人是樂見其成,欣然擁抱這一個新奇有趣的自學管道。ChatGPT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個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GPT),使用了人類訓練員來提高模型的效能,透過人類干預以增強機器學習的效果,從而獲得更為逼真的結果。一個最讓人明顯感受到的差別,是過去如果你問 Siri或google問題,他會上網搜尋後,丟給你某個網頁。現在 ChatGPT 會直接把搜集來的資訊,用像專業人士的方式直接回答你:直接提供你一個網頁修改的程式碼、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案,或者是一篇文章的重點摘錄。

  假如你寫報告不知道怎麼開頭時,你可以把你的報告主題丟給 ChatGPT,然後它可以幫你想開頭段落,甚至完成整份報告。也因此,部分的大學教授對於108新課綱體制下的新考招制度,以及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審查資料持保留態度:「眼前所見的佳作,到底是考生過去三年認真學習的成果,還是演算法下的產物?」

  教育部與招聯會已於今年4月再次向社會大中與高教體系重申「三重二不」原則:

  • 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
  • 重視校內學習活動
  • 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
  • 不是學系列出的參採項目都要具備
  • 不是以量取勝,描述學習過程更重要
Image:enews437專題-2-2.jpg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內涵

  承上圖,「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內涵」中需要由考生自行撰寫文章,不須經由高中師長認證的項目僅「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P.就讀動機」、「Q.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與「R.~T.學系自訂項目」。以本校112申請入學簡章為例,對應各系審查尺規後換算佔分比下來,這些項目至多可影響書審項目成績不超過30%,如再加入面試與學測成績,對甄選總成績的左右程度更是微弱!因此本校遵從教育部的三重二不原則,鼓勵學系審查建議因應措施如下:

  • 透過經學校認證之其他審查項目(A、B、C、D、E),交叉檢驗考生自撰內容(N、O、P、Q) 真實性。
  • 辦理招生專業化培訓工作坊,強化學系面試審查技巧。
  • 搭配面試並落實面試評分尺規,檢驗學習歷程檔案真偽程度。
  • 著重考量學生的思考邏輯、人格特質與學習態度,而非做文章的能力(文筆好壞)。
  • 持續辦理教師成長社群,積極與高中交流對話,深度了解學習歷程檔案實際上的可靠性與可應用性。

  學生可透過與AI的多次對話練習,以機器人產製的內容作為基礎範本,再套入自己的架構,搭配自身的邏輯思考與組織應用等歸納、推理能力,可在短時間內習得一門知識/技術/作品,發展出較機器人更優異的軟實力/腦力,AI不是一件壞事,是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學校應教導學生如何善用AI,而非單純抄襲,致使學生失去一個好的學習資源與機會。



enews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