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65 2025高雄醫學大學生命科學院未來中長期發展規劃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5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2025高雄醫學大學生命科學院未來中長期發展規劃 (KMU Life Sciences: Sciences change life)
高雄醫學大學生命科學院(KMULS)以成為「臺灣生命科學領域教學與研究重點學院」為願景,相信科學的發展會改變生命,因此未來中長期規劃聚焦於教學國際化、跨領域研究整合及AI技術融入教學研究,結合SWOT分析,積極推動中長期轉型與發展。目前已配合教育部臺灣高等教育新南向政策,成立教育部國際產業人才碩士專班計畫(INTENSE Program),在推動全球學術和台灣產業工業合作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INTENSE 計畫由 KMU 生命科學學院管理,目標定位在為國際學生提供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尖端技能和機會。該計劃的主要亮點包括:
A. 業界全額獎學金:由台灣業界公司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持,涵蓋行政費用、來台單程機票、兩年全額學費減免、每月生活津貼和實習津貼,確保學生能夠專注於學業和職業發展。
B. 尖端研究:使用最先進的研究設施和融合化學、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的跨學科課程,培養創新和實踐專業知識。
C. 就業機會:保證在台灣蓬勃發展的化學和生物醫學行業提供實習和畢業後的就業機會,實現從學術到職業成功的無縫過渡。
D. 文化沉浸:學習中文和接觸台灣豐富多彩文化的機會,在充滿活力的學術環境中學習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全球視野。
在教學及招生國際化方面,學院預計於三年內推動學院所有科系學士班全面增設英文組,115學年起生命科學院學士班將改以英文組招生,116學年醫藥暨應用化學系成立英文組(學籍分組),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生物科技學系亦增設英文組(教學分組)。中長期目標為將生命科學院升格為「生命科學國際學院」,同步擴展學、碩、博、雙聯學制。為因應教學需求,114學年將要求聘任化學與生物專業英文授課助教各一名,並於115學年起規畫每年至少補足2-3名師資,確保教學師生比及教學品質。
在研究發展上,學院將跨領域整合醫化、生物及生技三系特色,媒合教師專長,配合學校策略,提升研究參與率與產學合作能力。未來將設立四個院級研究中心:
1. 仿生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推動仿生技術在生醫及臨床應用。
2. 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究中心:聚焦幹細胞與個體化醫療研究。
3.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加速抗癌藥物與生物標記開發。
4.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支持環境監測與物種保育。
透過跨領域研究媒合,提升教師參與國家型計畫(科技部、國衛院、衛福部)的比例,提升研究論文質與量,強化學術與產業合作。
在學術排名上,中長期目標為使化學及生物科學領域躋身全球前400名或台灣前8名。將透過國際學者短期訪問、合聘頂尖外籍講座、擴展姊妹校關係、鼓勵教師申請國際交流計畫(TEEP/IIPP/Add-on)等方式,打造國際化學術環境,並規劃五至十年內外籍教師占比達10%。
因應未來趨勢,學院將積極導入AI技術於教學與研究,加速腫瘤生物學、分子醫學、藥物開發、環境生物監測等領域創新應用,推動學術與產業融合,培養具AI素養的生命科學專業人才。
生命科學院願景是成為「臺灣生命科學領域教學與研究重點學院」,除發展學術與產業競爭力外,亦重視社會責任,持續投入教育部USR計畫,推動那瑪夏地區生態研究及弱勢族群關懷,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在SWOT分析基礎上,生命科學院將運用堅強師資與跨領域整合優勢,透過國際合作、AI導入及產業鏈結,化解資源不足與國際能見度不足等挑戰,邁向國際一流生命科學院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