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6 死亡的尊嚴——《親情無價》導讀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死亡的尊嚴——《親情無價》導讀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安寧療護週電影欣賞
主要演員:梅莉史翠普、亨利杭特、芮妮齊薇格
醫學與文學看似二個不同的學科,但在本質上卻有極其相近的地方:精彩的文學作品需要豐富的細節,才能創造雋永、才能耐人尋味;醫療技術若僅一味追求治癒常模,漠視常模下生命變化的諸多細節,也難以兼顧醫療品質與人性需求。現代醫學的責任已不只是治癒疾病或延長生命而已,更需要面對醫療的極限;當治癒無望時,如何持續發揮醫療關懷生命的原始精神,幫助進入終站的生命減輕痛苦、較為安適地告別肉身。《親情無價》,一部紀錄癌末病患與家屬的心路歷程;在安寧療護強調的「生死無憾」、「愛的支持」原則下,讓人見到醫療運作下仍需面對的肉身艱難與各種生命的困境,影片豐富的細節正可激盪臨終關懷更深刻的思維與反省。
全劇根據普立茲得獎作品、安娜昆德蘭的同名小說改編:One True Thing,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的真實也因為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也許昨天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是自己家人的故事,明天又變成自己的故事。全劇以母親凱特為主軸,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為家人燃燒自己的青春、夢想與慾求,生活圈只有家人與小鎮的鄰居;丈夫喬治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女兒艾倫也畢業於哈佛,從小崇拜父親;與如此優秀的父女相較,凱特更顯渺小、庸俗,也是女兒鄙視的傳統女性角色。
當醫生證實凱特罹癌後,艾倫被迫回到家中照顧母親,她從憤懣、不滿的情緒,逐漸進入母親的生活世界,透過艾倫的眼睛,讓觀眾看見父親榮耀光環下的自私冷漠,也對比出母親看似平庸的真實溫暖;因為凱特面臨的死亡陰霾,使家人心靈深處的秘密得以交流,正視生命潛藏的渴望。弟弟布萊恩放棄毫無興趣的學業,選擇喜愛的工作;艾倫雖然丟失熱愛的工作,卻重新覓得生命重心的愛與關懷;那位才氣過人的父親卻發現愛妻才是自己文學生命的女神,無法面對生命的巨大失落,只能夜夜在小酒館買醉。死亡將家庭所有成員都推向生命底線,在底線上重新面對真實,也開展新的生命意義。
全劇最令自己震撼的是凱特最後選擇自殺結束生命。在所有理性的教育下,自殺是最不被允許的行為;但看見凱特因為癌末,醫生已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治療,只能提供嗎啡減輕疼痛,嗎啡能壓制疼痛的時間又逐漸縮短,肉身的虛弱與痛楚時時刻刻挑戰生存的意志,理性的力量到底能抗拒多大的痛苦?在痛苦侵蝕理性的過程中,還有什麼力量能夠滲入?宗教的支持?家人與朋友的愛?醫療人員的呵護?
……,在這個以科學、理性為主導,相對漠視肉身與情感脆弱的現代社會裡,本劇提醒了在理性之外應該正視「肉身艱難」這個課題。
另一幕讓自己震動的鏡頭是:凱特曾呼喚女兒、繼又答以無事,但當女兒衝進浴室時,發現母親正低聲啜泣,因為她虛弱到無法獨力爬出浴缸。什麼叫人性尊嚴?什麼又是臨終者的尊嚴?癌末使凱特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的角色,行動不方便必須坐著輪椅,連平日熟悉的盤子都因為雙手無力支撐而摔碎,家人雖然體諒,也盡力提供協助;但即使肉身已面臨瓦解的生命仍有思考與情感,仍有存在價值的激盪,如何給予更多的體貼與等待?
不到半年的時間,自己已親睹兩個生命的殞落:先生的弟弟與敬愛的大學老師。小叔臨終前最後意識清醒的畫面停格在,他堅持不用小便器,一定要走到廁所方便,結果是大量出血、隨之暈倒;老師也堅持不穿成人紙褲,卻又虛弱到需要人幫忙從馬桶上攙扶起來。「理性健康」的旁人也許不解,甚至搬出健康理由予以責備;但只要稍做同理,便可明白:當肉身照護都須仰賴旁人、甚至毫無隱私地暴露時,病患情感上有多麼不堪,所謂的尊嚴也瞬間瓦解,身心都面臨巨大的衝擊與失衡。因此,如何給予更耐心的體諒與更緩解尷尬的技巧,可能才能建立更人性的照護。
生死無憾,多令人嚮往!但若缺乏對生命各種變化細節的了解與寬待時,如何無憾呢?期待在科學主導的醫療技術與原則下,給予生命更多微調的時間與空間,照見更多生命的艱難,包容更複雜的人性幽微,也許才能建立人文素養更豐厚的醫學內涵。
後記:
從老師在病榻到臨終、往生,生命消逝的過程看在眼裡,有心痛難過、有無力無奈;但也感謝老師以他的肉身示現,讓自己將生死學理論與實際做更縝密的結合思考。安寧療護的觀念在社會上實在亟待建立,特別是許多民眾對所謂的急救內容與適用性根本毫無概念,更不清楚急救也可能對肉身造成更大的傷害與痛苦;此點實在需要醫療體系與醫學院校大力推動,也許才能幫助圓滿更多死亡的尊嚴。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 http://kml.kmu.edu.tw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