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3【中時論壇】專家的死結 誰能解...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53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中時論壇】專家的死結 誰能解...

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志浩


昨日(按:9月27日)下午三時,知名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被員工發現在診所個人休息室燒炭自殺身亡。社會大眾一定覺得震驚,無法理解一位協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專業助人者為何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個人認為,此時此刻我們要問的不應該是「陳醫師為什麼自殺」,而是「為什麼一位精神科醫師的自殺會讓我們震驚」。


不論是精神科醫師或是臨床心理師,都是有執照的專家。這樣的專家自殺讓我們震驚,因為我們心中已經假定,他們既然有能力幫別人解決問題,當然也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然而,我必須說,這樣的假定是不對的。


這個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人類有限的認知能力讓每一個人都只能看到無限可能性的極小部分。不論是一般人或是專家,當有限的認知能力對上無限的可能性,每一個人自身的問題都必然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的。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或許的確比一般人有較佳的問題解決能力,但不保證他們能有效解決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問題。


我們震驚,還因為我們心中作了另一個假定,醫師既然曾經宣誓要給予生命最高的尊重,就不可能自殺。這樣的假定也是不適當的,因為自殺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一種選擇。這個社會總是賦與自殺過多的病態的或不道德的色彩,使得許多有自殺意圖的人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也覺得自己更孤立。不論採用疾病或道德的觀點,其實都無法有效預防自殺,因為你只告訴一個人不可以做什麼,但沒有幫助他看到除了自殺以外的選項。


想像一下,某個深夜裡,你躺在床上,疲累但無法入眠。白天的工作、生活、家庭或感情上的種種不順遂及隨之而來的壓力,不斷地在你腦中翻騰。幾分鐘前,你或許喝了不少酒,或許哭了一場,或許,你什麼都沒做。總之,總覺得不管做了什麼,都解決不了、也逃避不了那些帶給你壓力、讓你不快樂的問題。你無助地躺在床上,淚水流過雙頰,枕巾濕了一大片。閉上雙眼,你心中不只一次這麼想著:多麼希望今晚睡著之後,就再也不要醒來了!


你我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而我相信你也跟絕大多數的人一樣,第二天一早還是醒來了,心不甘情不願地展開新的一天。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還是有極少數的人,採取了一些行動,讓自己不要醒過來。有些人依賴的是酒精或毒品,也有一些人選擇了直接結束自己的生命。


對每一個意圖自殺的人來說,自殺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經驗,自殺是否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甚至是否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往往不是客觀的環境或專業因素可以預測的,而是由非常主觀的心理因素決定的。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或許擁有專業的知識,但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人,一樣都必須面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也一樣有可能作出自殺的選擇。


震驚之餘,我們也必須重新檢視台灣的心理衛生工作環境。一般民眾想接受心理治療時,通常只想到醫學系訓練的精神科醫師,卻很少想到心理學研究所訓練的臨床心理師。後者其實反而比較接近國外所謂的心理醫師,也是一般有心理困擾的人比較適合求助的對象。然而,現狀則是社會大眾對臨床心理師沒有足夠的了解與重視,臨床心理師的數量也不足以應付因為社會變遷而逐日增加的需求,而且在醫院的地位不高且待遇偏低。


在這樣的環境裡,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都承擔了過多的壓力,而臨床心理師的處境尤其艱難。臨床心理師的正規訓練在四年前立法院通過心理師法後已逐漸上軌道,如果社會大眾能跟著改變自己心中的舊觀念,相信不僅能讓心理衛生的專業分工與合作更成熟,人們也更能在有需要時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協助。


最後,願陳醫師安息,也願居住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能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本文轉載於2005.09.27中國時報)



enews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