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6 無疆界人道醫療的典範-法默醫師的啟示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56期 校長的話


無疆界人道醫療的典範-法默醫師的啟示

王國照校長


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愛無國界」一書,是敘述窮人的保護者法默醫師(Dr. Paul Farmer)長期在海地照護無數窮病患者,讓愛滋病和結核病等流行病獲得有效防治的人道醫療故事。令人動容的是,在字裏行間流露了這位尊重生命,堅信人不分貴賤,生命皆等值的醫者,如何擇善固執地在病人鑑別分類上(triage),優先選擇窮人,對窮人來者不拒,散發出視病猶親,並相濡以沬的醫學大愛和人性光輝。


作為窮人天生的守護者,法默醫師透過他在海地肯吉小村落創立的「醫療衛生夥伴」慈善醫院,為他服務的社區建造學校、房舍,普及社區衛生設施和供水系統,並為兒童預防注射,舉辦活動教導婦女識字、擴大愛滋病防治,尤其對當地十分猖獗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積極展開住民訪視與防治,且收效彰著。當時依賴「醫療衛生夥伴」的農民將近上百萬人,而住在它服務範圍內的居民約有十萬人,醫療人口十分龐大。


法默醫師長期熬煉出來的海地經驗,讓他深體對窮病者的醫療救援更應普及其他落後的地區。因此,他奔忙於各地,說服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各國政府與跨國企業共襄善舉,挹注大筆基金協助秘魯照顧結核病和瘧疾病患。同時也前往古巴,促進當地的公共衛生,公平合理的分配醫療資源。此外,他遠赴莫斯科,遇阻並改善西伯利亞監獄大量爆發結核病的危機。他的行腳所至,莫不思澤廣被。


法默醫師之所以令人景仰,在於他把醫學的崇高理想和信仰亳不遲疑的付諸行動,即使迭遭橫逆,仍矢志不渝的全力以赴。因此,我們從書上親炙到的法默醫師,是一位平易近人,時時透出積極、堅毅、惻隱、正直,處處呵護窮人的好醫師。他所秉持的這份難能可貴的醫者高貴情操,毋須使用「偉大」、「巨擘」之類的空洞字眼加以堆砌,就足以形塑出他身為典範的特質。


其實,當我們凝視法默醫師的身影,便能牽引出不少相同的典型。例如最先發現SARS病毒並為之捐軀的卡羅.歐巴尼醫師(Dr. CARLO URBANI),以及響應他的號召,在全球八十四個國家暨地區無私奉獻的三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無疆界醫生組織的成員,他們將希望和溫暖散播到衣索匹亞、肯亞、烏干達、安達盧、科索沃、北韓、柬埔寨、越南等處於貧窮線下的地區從事一向無人聞問的人道醫療救援,彰顯了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人性核心價值。


雖然我們無從知曉法默醫師是否和無疆界醫生組織有所關連,但我們十分清楚兩者的不謀而合,殊途同歸。他們深入那些民不聊生,極度貧窮髒亂的落後地區,為受盡貧病交迫之苦的無力者解其倒懸,讓貧窮與苦難隔離。所以,人道醫療救援的終極關懷,就是積極的捍衛窮人健康的權利,而且是不分種族也沒有疆界的。


在進入全球化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國際社會謀求共同發展的目標更趨一致,無論是資金、產業、資訊、產品,或是人才都能跨越國界,甚至區域合作盛行。同樣地,面對這樣的趨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應該更為拉近,讓這個世界形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地球村,那麼身為醫學良心的醫師們更要跨過國界,跨過人與人之間的籓籬,到滿是貧窮、滿是創痛、滿是頹喪、滿是黑暗、滿是悲傷的地方,去散播醫學的大愛,透過無疆界的人道醫療救援,去照護許許多多處於瀕臨絕望,飽受病痛摧折的生靈,體現愛無國界的新世紀新境界。


可喜的是,國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者積極投入這項無償的跨國行動。雖然高醫過去未能跟上腳步,但在改名大學後,這幾年的轉型再出發,隨著新思維的生根發芽,也鼓舞了高醫人加重肩負匡時濟世的使命和抱負。因此,在不虞人才,加上不斷增多遠赴國外醫療匱乏地區服務的機會,高醫人也迎頭趕上無疆界人道醫療救援的行列。下個月中旬,我們即將派遣一個醫療團隊到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去做公衛和流行病防治的工作,讓年輕的高醫人奉獻所學並能增廣見識和開濶心胸。


今年暑期高醫熱帶醫學中心安排九位同學組成「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前往非洲馬拉威從事醫療服務暨見習,讓年輕的高醫人實地體驗愛無國界的人道醫療真諦,是十分有意義的。我期許這個工作團隊繼續好好的運作下去,更期盼有朝一日高醫人能夠有能力領養幾個非洲國家從事人道醫療服務,並在當地成立類似法默醫師的「醫療衛生夥伴」組織,為更多貧困無助的病患服務,實踐愛無國界的人道醫療救援志業,讓高醫成為一所跨越國界,著有名聲的醫學大學。(本文轉載自2005秋季號高醫人季刊)


編案:本校學生參與「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馬拉威暑期醫療服務為校史上寫下重要一頁,本期「分享園地」刊登同學們的此次馬拉威志工行的心得紀事,值得一讀。本校「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馬拉威暑期醫療服務成果發表會歡迎參覽上期e快報。


enews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