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6 當地事件小記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56期 分享園地
目錄 |
當地事件小記
oral quick-愛滋病篩檢
文/生物系 郭香貝
在名為Luwinga的一個村莊裡,一間水泥房前的院子草地上,進行愛滋病篩檢...
一位30多歲的媽媽被上背著3歲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手心緊握著拆了包裝紙的糖果,我和媽媽對話時想逗她笑,但她都沒反應,只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當我結束完和媽媽訪談問卷轉頭要看結果時,當下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見的。怎麼會是兩條線?不是一條才正常嗎?揉了揉眼再看一次,確定是兩條線。沒有太多時間思考,我不知該如何向媽媽開口,只得請團長過來幫忙跟媽媽說測驗的結果。
團長先是親切和媽媽打招呼,問她的身體和背上的小女兒有沒有哪裡覺得不適?媽媽就將自己所知道的講給團長聽。然後,團長才跟媽媽說她和背上的女兒所測試的結果是有反應的,我清楚的看到那位媽媽的臉部變化,原本跟我談得很愉快的臉,此時此刻卻被愁容佔據。接著,團長問她生了幾個孩子,問孩子們的健康狀況,要判斷這位媽媽的其他小孩是否健康,並建議她不要再生了。另外,問媽媽為何她的老公今天沒有一起來?要媽媽之後帶著她先生和有可能生病的小孩一起到彩虹門診來。
團長一直安慰臉部充滿憂愁的媽媽,媽媽只能苦笑,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在背上的小女孩,仍是一雙眼睛水汪汪無辜的看著我,似乎不知母親的憂愁,以及自己身體已經被可怕的病毒入侵了。媽媽沈默了一會,動了動她的背問團長:”Can she grow? “ 團長以溫柔、堅定的口吻告訴她:可以的,只要你帶他來彩虹門診接受治療,她就有機會。聽到團長的話,媽媽的臉部好似有點放鬆。在團長在三的叮嚀媽媽要帶先生和小孩到彩虹門診來,媽媽和她背上的小孩就離開了。
母親的憂愁、母親的擔心以及女兒那雙無辜的大眼睛,在知道結果的當下,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們,不知如何像他們說出這令人絕望的事實,也想不出任何能夠安慰他們的詞彙,只能呆站在一旁,聽團長說話。
離開Luwinga,心情才漸漸沈重起來,母親的那句「Can she grow ?」一直環繞在我耳邊,我也很想知道:Can she grow ?
Mobile clinic巡迴醫療
文/後醫系 曾淑娟
Likoma island位於馬拉威湖中靠近莫三比克的小島,面積約12平方公里,住民約九千人,以捕魚維生,民生物資靠每星期由馬拉威本島來的交通船補給,生活費比本島高許多。
島上有1905年創立的聖彼得大教堂,為東非傳教的起點。Likoma health center歷史約百年之久,原名為Likoma Mission Hospital由教會創立主持,除了負責島上住民的健康外,鄰近的莫三比克住民也會乘帆船來到此健康中心就診,在1990年代開始由政府共同出資經營;島上目前只有一位畢業沒多久的臨床技術員負責主持health center,他是因為接受LIKOMA教會一年的獎學金,所以必須回LIKOMA服務一年,也因為人員流動快,要求主持該院的年輕臨床技術員發展當地醫療計畫似乎是不太可能。
有位從莫三比克來的年輕人,手上長了非常突出的肉瘤,也因為陳醫師來小島,可以協助將其手術移除,但是因為沒有病理檢查,所以對其良性惡性無法得知,但對於離島的住民而言,良性惡性的處理方式都是一樣的,不會有放射線及化學治療藥品,還是等到三個月一次的巡迴醫療用手術移除;麻醉的藥用的是Katamine,無菌布都有小破洞連移動的table都無法遮滿,更衣室裡的手術衣因為掛在牆壁上似乎也無法按照無菌的常理;術後病人醒來後因Katamine副作用不停掙扎,要五位醫護人員分別壓住手腳才能制止他將點滴拔掉。
我問厚全醫師手術中助手或器材沒有確實無菌,陳醫師說所以他都會自己重覆在傷口或手術位置消毒個幾次,剛來時術後都祈禱病人不要感染,因為骨科最害怕感染併發成骨髓炎,治療時間至少拖上數個月,陳醫師的做法「是在術前以肥皂性消毒水(如沙威龍)刷洗手術部位10到15分鐘,將病人盡量『洗乾淨』,然後才執行手術。把病人洗乾淨,似乎比用抗生素及經常缺貨的碘酒,要更有效防止感染。」。
反過來思考我們所被教導的經過無數報告佐證的無菌概念,的確是可以將感染率減到最低,但為了減低零點幾的感染率卻必須多耗費更多人力物力,在先進國有本錢,檢討先進國是否進入醫療高度發展的歇斯底里狀態同時也要認知在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健康權並不能因國家窮困而被損低或打折,而是在先後順序的考量下省下來的經費可以用在更有需求的基本藥材上,免去遭到已有藥物治療的常見疾病威脅。
捐血活動
文/護理在職專班 黃思嘉
某日,跟著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在一所男子高級中學實行捐血活動...
因為捐血的觀念在馬拉威並不普及,而且多認為捐血會傷身,為了減少學生們的擔憂及害怕,所以特地請當地人以當地話對學生們轉述捐血事宜及觀念。
利用這段空檔時間,醫療團的團員們也趕緊佈置捐血場地,利用桌椅排出一個ㄇ字型的空間,工作人員都在ㄇ字型裡面活動,至於有意願參與捐血的學生,在填完基本資料後就會安排他們就坐在ㄇ字型外圈,會依序替他們抽血及登記號碼,並評估學生的體重來決定要使用250ml或500ml的血袋。抽血過程中,團員以橡皮手套充當止血帶,再教導捐血學生握拳讓血管浮出,找出血管後用酒精棉片消毒,再將針頭插入血管,看到回血後鬆開血袋管上的止血鉗,針頭下方處再以膠帶固定,並將血袋放低以利血液引流。
過程中有一位學生非常緊張,全身僵硬雙手緊握著拳頭,眼睛直盯著注射針頭的部位,因為他的身體太過僵硬,血液反而不易引流出來。替他抽血的醫療團護理師試著教導學生放輕鬆及調過針頭位置後,血液引流的情況有稍微改善,但不一會兒他依舊緊繃起身體。看著他擔憂的神情,我試著走到他身旁拍拍他的肩膀,並說『Don’t worry』,不過好似沒能幫上他太多忙,與他驚恐的眼神相望,我有股無力感湧上心頭。在醫院雖參與過不少的抽血活動,抽血動作對我來說並不難,但是面對語言不通,全身緊繃雙手握拳的學生,除了說『Don’t worry』,不知該如何減緩他的不安。來到馬拉威,我認知到光有醫學知識或技能,所能幫上他們的地方實在並不足夠,自己還有很多空間需要學習。
藥局管理
文/醫學系 謝冠瑩
Mzuzu Central Hospital裡的藥局...
我的工作是把男女內科病房的用藥,統計出前五大,並算出平均日用量、週用量,以便日後訂定病房常備藥量。利用電腦程式計算一下平均,再排序就大功告成囉!慢著,事情可沒這麼簡單。把電腦中的用藥資料調出來?想得美喔!這裡的紙張都算是奢侈品了,你還想要有電腦連線喔!別傻了,認命地拿出內科病房的用藥紀錄本,慢慢輸入電腦吧!好在當時有個見習生,正統計每個星期的用藥量,這可是省了我好多的時間。最重要的是,他的字很漂亮,而病房用藥紀錄本的字跡,我實在是看不懂呀!在統計資料的同時,我同時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的事情:鄰居請假也可以請喪假喔!在台灣只有直系血親才可以。當地的死亡率很高,所以醫院裡常常有人請假,運作也常受到影響。
知道如何做之後,我也想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在臺灣,醫生開立的處方箋,病人還沒出診開,電腦早已連線到藥局了!管理藥品的人,只要定期檢查一下庫存,看看消耗的數量和電腦紀錄的是否一樣。但在馬拉威,因為沒有電腦線係統,全憑紙本作業,情況就有點混亂了。護士拿醫師的處方箋到藥局領藥。藥局、護士各持一張存根備查,但大部分的存根都四散缺漏。所以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護理站的紀錄了。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對於藥物的控管,沒有互相抗衡的機制。再者,藥局不是二十四小時都有人留守,因此病房需要有足夠的藥物存量,以備急診使用。此外,如果能算出週平均用藥量,就可以將領藥控制在一週一次,更可以精簡人力,也較易控制藥品的用量。
雖然在藥局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我深深的感受到無力感。事情的完成,永遠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不論何時何地,都會有一堆瑣事阻礙著我,讓原本一天可以做完的事,可能拖到一個月……最糟的是,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就只能,順其自然囉!等到慢慢習慣以當地的步調生活,我還滿喜歡這種悠閒的生活。想到以後忙碌的醫師生活,就讓我更珍惜在這裡的怡然自得。
在這片藍天白雲下生活的非洲人民,有著我所欣羨的悠閒生活。進步,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院內網路架設
文/生物系 陳睿琳
在姆祖祖中央醫院,病歷都是醫護人員以手寫的方式紀錄於紙本之內,再一疊疊的依地區分類歸檔,開刀時病人資料的傳輸則由醫護人員往返ICU、麻醉科,及手術護理室進行傳遞,因此醫療團余團長希望我們這些學生能幫助他們將這三間房間的電腦設置好,並架設網路讓三台電腦得以連線成為工作群組,將來能以網路芳鄰的方式分享病人的資料,不必再由人工的方式傳遞。
因此我們從台灣帶了五公斤的網路線、週邊配件及所需的工具來到馬拉威,但是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架設的確切位子、如何爬過天花板拉網路線、該找院方或是醫療團要到三台電腦主機、螢幕、鍵盤、滑鼠,甚至是放置電腦的桌子。
前兩個星期真是一片混亂,我們一面慢慢熟悉馬拉威的生活,包括當地生活民情、姆祖祖市的環境、姆祖祖中央醫院各病房、診間等各處室的位置、醫院裡的員工、醫療團團部內的成員們。第一週余團長帶領冠瑩實際去看了一次電腦放置的位置,之後就一直待在馬拉威首都洽公,很難再跟我們溝通工作內容。團長離開後,冠瑩帶我跟郁清由大致看了電腦放置的位子,也找到醫院裡可以協助我們拉網路線的工作室的工人,也借了梯子爬上天花板看看是否網路線能通過,但是卻始終還是模糊不清楚,還有許多部份無法確定,直到第二週跟醫療團的成員熟悉了之後,找到了負責電腦周邊配備管理的人員,解決了電腦從哪來的問題,同時他們也是幫助我們的夥伴,找到了夥伴心中變得十分的安心,因為在面對馬拉威當地人時心中仍是會有些恐懼,覺得自己所會的英文字彙不多溝通並不容易,有了可以溝通又了解醫院狀況的夥伴感覺如有神助一般。
在順利的確定了電腦架設的位置後,我們將所有的器材用車子搬到醫院去,醫療團的三個伙伴及ICU、麻醉科、手術護理室的員工們,還有工作室的工人都到齊了,於是我們的工作非常的順利,像是爬屋頂拉網路線、移動書架或桌子等家具挪出擺放電腦的位子、搬運電腦主機、螢幕這些大型器具都很容易,大家也很有默契的合作無間,雖然其中有一台主機故障,而必須再回到團部搬運來新的主機使工作時間延長了,但是我們還是很迅速的在三個小時內完成了這項工作。
面對一項在陌生環境的工作,首先對於環境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們一開始花費很多時間去熟悉醫院的各單位,認識一些醫院裡的員工,但是這在我們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讓我們迅速找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的人,使工作能繼續進行下去,不會卡住不動;再來很關鍵的部分是,一定要找到單位的負責人,直接跟他談我們對於工作想法,跟他們溝通確定工作的內容,醫院的其他員工雖然可以給我們一些意見,輔助我們對於工作內容的設定,但是真正能作決定的人還是主管人員,工作內容確定了之後,工作就會非常的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