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7 【北美校友特別演講之二】畢業四十年後,給在校學弟妹的贈言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57期  分享園地


【北美校友特別演講之二】畢業四十年後,給在校學弟妹的贈言

醫學系第六屆楊彰興 醫師


在我40年的行醫生涯裡,我常常回到母校,心想如果有機會回到母校任教,我應該可以建議同學們增進那方面?減少哪方面?以下有幾點想要與大家分享。


以前在學校唸書時,大部份學生比較不能體會語言學習和原文溝通能力重要性。創校院長杜聰明博士相當重視語言,當時的我們不但要學拉丁語,還要學德文、英文,當時我不大了解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念語文,後來我才慢慢地了解到語言的重要性。尤其是英語,我到美國之後常常覺得聽力不清楚,尤其在電話中,因看不到對方的表情,當護士打電話給我時,無法清楚了解電話內容。在醫院中參加各種討論會的時候,由於英語程度不夠好,過程是倍感吃力,這是讓我感到很吃虧的地方。


我觀察到許多從台灣到美國的留學生,都是很安靜、很謙卑,英文表達的能力比菲律賓、印度或是美國的醫生差了很多,在升遷方面往往也深受影響。在紐澤西有幾百個phD,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學子,因為英文能力差,只能做研究的工作,無法升遷,所以我覺得英語的能力很重要,這是一個競爭優勢。在此要勸告在校的學弟妹們,除了學習醫學的研究之外,語文的能力也要加強。不但很多教課書是使用英語的,參加國際學會時也都是使用英語,因此英語的加強不在論現在及往後都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們一向重視IQ,但是對於EQ、SQ卻不太著重。在日常生活中EQ往往比IQ來的重要,在學校中我們很少提到EQ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功的醫生可能因為EQ不高的關係而家庭破碎;事業成功的人也許因為EQ的關係卻沒有朋友,這些現象都是很普遍的。我們應該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倘若不注重,醫學方面再進步也沒有用。而SQ,許多人在追求事業成功、家庭圓滿之餘,卻感到心靈空虛。在學校中的學習也許固然好,但是這樣靈命的學習卻對我們的一生很有幫助,以上藉此來勉勵大家。(本文為由醫學系第六屆楊彰興醫師於本校五十一週年校慶「北美校友特別演講」之演講內容,楊彰興醫師現任紐約康乃爾大學放射線醫學臨床教授、紐約美華防癌協會終身榮譽董事長、北美高醫大學之友基金會董事長及美國學術聯誼會會長。本文由職治三趙靜同學整理演講內容)



enews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