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7 成功地以資訊科技發展高醫大競爭優勢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57期 資訊處專題

成功地以資訊科技發展高醫大競爭優勢

企劃組 郭彥宏


運用資訊科技作為競爭策略之必要性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消息:近來教育部將於年底公佈「網路遠距學習在職專班試辦方案」,學生修習認證之遠距教學學分可超過二分之一到百分之百,預計九十五學年度各大學將可提供相關教學方案,並規劃於兩年後完成修法公佈「開放大學設置條例」,網路大學將成為高等教育機構全新的競爭場域。 再來看看這個消息:行政院於今年推動的「生醫科技島」計畫,其所架構三大計劃包括「國民健康資訊基礎建設整合建置計畫(NHII)」、「台灣人疾病及基因資料庫(Taiwan Biobank)」及「臨床試驗研究體系」,以總投資一百五十億元的預算,預計將以五年時間達成目標。醫療基礎建設之汰舊換新勢在必行,並將開啟醫學研究嶄新的面貌。


隨著政府挾嶄新的資訊科技為策略核心,大舉投資資源進入醫療生技、教育學術等領域,身兼醫療與教育的我們,未來的發展可謂無可限量。然而,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或許我們反而可能被隨之而來全新強大的競爭者所吞噬。也因此,在成熟穩健的醫療教育體系,全然陌生的資訊科技該如何應用?如何導入?這是極重要、極緊迫的全校性課題!


目前本單位在與校、院各資訊單位的互助之下,所進行的網路大學平台建構、校務行政資訊化再造、醫院資訊系統轉置與家醫轉診轉檢平台建構等專案,即為依據校、院之發展趨勢與政策需要,整合過去校、院資訊單位資源一起進行的資訊基礎建設,現階段為提升專案成效,擬逐步導入專案管理制度、需求管理制度等,期許能早日帶動高醫體系資訊科技的提升,更期許資訊科技能成為高醫體系未來的競爭優勢。


提升資訊科技能力以佈建競爭優勢

不過,持續的投入資源於資訊基礎建設,並不能保證促成競爭優勢,資訊科技的影響還必須包含提升資訊科技的能力(IT Capability):資訊基礎建設轉型或許可以藉專業部門進行技術上的更新,資訊基礎建設的成敗乃至於資訊科技的應用成效,卻仍要取決於高醫人的共同參與、合作與整體政策支持、支援。舉例來說,建構一個網路大學平台對資訊專業人員而言並非難事,難的卻是如何透過適當的政策規劃導引全校師生在此平台之下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校務行政系統資訊化是資訊人員的專業領域,但如何從程式開發過程導正營運與作業流程的缺失,乃至於使用者習慣、文化差異等,絕對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與指教。


而大家要如何合作?如同聖經創世紀第11章第1~8節所提到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建造一例,我們需要的除了正式的規劃與組織架構安排,建立良好互信的溝通網絡是隱藏其中一個避免失敗並達成目標的關鍵態勢。一般建立有效溝通的管道可以透過建立兩種主要的網絡:正式與非正式的網絡。以校內而言,過去大家透過許多正式化的溝通管道,諸如會議、文件等,建立了許多的溝通機會。這樣的正式溝通管道主要是在協助跨部門問題的決策,以支援日常業務或特定專案之執行順利。然而,隨著高醫體系的分工與專業分化越來越精細,僅透過正式化的溝通管道可能會因為問題的複雜度與各方專業的意見難以整合而變得極為複雜,進而難以在此管道中取得決議或者會浪費高階主管的時間。因此,如何提升正式溝通時的決策品質,則應加強於透過建立如會議前的非正式溝通網絡來提升事前規劃的品質,也就是廣義的幕僚作業準備工作。


事實上,就如同一些資訊研究者指出,隨著組織規模變大,組織的前進或停滯往往必須更強化非正式的溝通網絡。何謂非正式溝通網絡?諸如讀書會、研討會、品質改善活動,乃至於部門之間平時的噓寒問暖、長官部屬之間平時的業務討論等,水平與垂直關係之間於平時互動所建立的信任關係,即為非正式溝通網絡。這種於平時互動所累積的信任網絡,能夠幫助組織內的員工們更快速的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溝通與協調,提升彼此信賴、降低彼此對立,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事前的規劃,有效率地解決在正式會議時溝通的成本,進而有效地達成決議。


總而言之,未來資訊科技將會是決定組織站上另一個高峰的關鍵因素。而科技的運用不單止於技術的投資與導入,最重要的,相信除了完整的政策支持之外,如何強化正式溝通網絡與累積信賴網絡,將是決勝的關鍵細節。


enews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