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64 【第三屆亞太醫學教育會議分享之一】標準病人與醫學教育--回饋技巧的應用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64期 分享園地

目錄

【第三屆亞太醫學教育會議分享之一】標準病人與醫學教育--回饋技巧的應用

醫學院 劉克明副院長


第三屆亞太醫學教育會議於今年2月在新加坡國立新加坡大學召開,其會前工作坊之一個主題為標準病人,筆者謹將參與工作坊之討論過程、結果與感想,提出第二篇報導。在前一篇報導重點是標準病人的招募、訓練與如何進行學習者表現的評量,本篇之重點在標準病人如何對學習者行為與表現提出回饋,以及如何去評量回饋。


標準病人工作坊主要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的Professor Win May、Professor Beverly Wood與 Professor Dixie Fisher 共同主持。Professor May在引言時談到醫學生、住院醫師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技能訓練與測驗時,經常要運用到標準病人,因此標準病人的回饋意見,對於前述人員未來臨床的表現與行為的改善,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標準病人是以病人的期待(patients perspective)的觀點,而且是以病人與醫師的互動為焦點,提出第一手有關學習者行為與表現的回饋意見,因此要比醫師或臨床教師們所給與的回饋更實際。


  • Professor May認為標準病人是否有能力提供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之重點在於:
  1. 是否能夠指出學習者所表現的特點,
  2. 是否能夠提出建設性的回饋,
  3. 是否能夠明確指出需要改善之缺點的回饋,
  4. 是否有有效的回饋的範例。


  • 在引言後,接?要進行分組討論時,Professor Wood建議各小組參與者討論的項目包括:
  1. 定義『回饋』,
  2. 瞭解在醫療專業訓練過程中,為什麼回饋是重要的?
  3. 如何辨識有效的回饋之特徵?
  4. 如何分別有效與無效的回饋之間的差別?
  5. 如何利用標準病人回饋品質評量表(QSF Rating Form)評量回饋?
  6. 如何提供更有效的回饋 (more effective feedback)?


各小組提出討論結果之重點整理如下:

  • 什麼是回饋:回饋是標準病人在與學習者接觸後所提出的改善意見,其內容包括:
  1. 各小組提出討論結果之重點整理如下:
  2. 什麼是回饋:回饋是標準病人在與學習者接觸後所提出的改善意見,其內容包括:
  3. 能夠公正的提供學習成果的資訊,
  4. 能敘述學習者的行為與表現,
  5. 能啟發學習者學習的重點,
  6. 回饋的意見是以特定的學習活動 (specific learning activity) 的內容為焦點,
  7. 回饋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份。
  • 在醫療專業訓練過程中,為什麼回饋是重要的?
  1. 回饋能幫助學習者的學習。學習者接受回饋後,其行為的表現會有明顯的改善,而且會學習得更快更好。
  2. 能夠幫助學習者評估他(她)們醫病互動的技巧。標準病人有如一面鏡子,可提供學習者反省他們所做的或所說的,以及他(她)們所需要改進的缺失。
  • 標準病人在提出回饋時的基本原則為:
  1. 在與學習者接觸之後立刻提供的回饋效果最好,
  2. 在學習者需求時所提供的回饋是最有用的,
  3. 回饋必需是基於可以觀察的行為,而不是提出一些不著邊際的評論,
  4. 回饋必需包括學習者的行為與動作如何影響病人,亦即是標準病人對學習者的直接感受,
  5. 回饋必需包括學習者的行為應該如何改進或調整,以及這些改變將會如何改變病人的感受與反應,
  6. 回饋必需應用 "三明治技巧"(Sandwich Technique),開始時先講建設性的回饋(肯定學習者優點)、其次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必需改善的行為或動作),最後再講學習者
  7. 另一個建設性 (正向) 的事實,
  8. 回饋應該專注於學習者能夠改變或調整的行為,
  9. 回饋不應提出太多負面的回饋,以免造成學習者過度的負擔。主要以學習者能夠改善的一或二種行為表現為重點,
  10. 回饋應該要注視學習者,確認學習者己經正確無誤的聽進去了,
  11. 要會適時地感謝與肯定學習者的表現以及學習者接受回饋的意見。
  • 標準病人回饋學習者表現的重點摘要:
  1. 要鼓勵學習者自我反省,
  2. 要指出學習者特殊的行為與動作,
  3. 要運用三明治技巧,
  4. 要有限制的負面回饋,
  5. 要表現出同理心(empathy),
  6. 要鼓勵學習者提出問題,
  7. 要確認學習者已聽進回饋意見,
  8. 要感謝與肯定學習者。


使用標準病人回饋品質評量表(QSF Rating Form)的重點:

  • 標準病人有要求學習者自我反省:
  1. 標準病人有提出:所以,您認為那是怎麼一回事?
  2. 標準病人有提出:所以,您認為有哪些事是您做對的?
  3. 標準病人有提出:假如您能夠再重做一次,有哪些事您將會說或做出不一樣的?

在繼續下個問題前,標準病人有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去思考與回答問題。

標準病人有提出正向的回饋(positive feedback):

  • 要鼓勵學習者自我反省,
  • 要指出學習者特殊的行為與動作,
  • 要運用三明治技巧,
  • 要有限制的負面回饋,
  • 要表現出同理心(empathy),
  • 要鼓勵學習者提出問題,
  • 要確認學習者已聽進回饋意見,
  • 要感謝與肯定學習者。


使用標準病人回饋品質評量表(QSF Rating Form)的重點:

  • 標準病人有要求學習者自我反省:
  1. 標準病人有提出:所以,您認為那是怎麼一回事?
  2. 標準病人有提出:所以,您認為有哪些事是您做對的?
  3. 標準病人有提出:假如您能夠再重做一次,有哪些事您將會說或做出不一樣的?
  4. 在繼續下個問題前,標準病人有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去思考與回答問題。
  • 標準病人有提出正向的回饋(positive feedback):
  1. 標準病人首先提出正向的回饋,
  2. 標準病人有針對特殊的、能改善的行為提出正向的回饋,
  3. 標準病人是從病人的期望提出回饋的意見。
  • 標準病人有提出建設性的回饋(constructive feedback):
  1. 標準病人有針對特殊的、能改善的行為提出負面的回饋,
  2. 標準病人有提出建設性回饋,而且侷限於一項或兩項的缺點,
  3. 標準病人是從病人的期望提出建設性的回饋意見。
  • 標準病人對於有困難的學習者 (distressed student) 有表現出同理心:
  1. 標準病人有停止回饋,而且表示瞭解學習者的感受,
  2. 標準病人有肯定學習者之痛苦感受,
  3. 標準病人有跟學習者保證回饋的目的。
  • 標準病人有確認學習者的學習或果:
  1. 標準病人有要學習者說出所聽到的回饋意見,例如:學習到什麼?
  2. 學習者能夠列出重要的該改善的行為,並獲得標準病人的肯定,
  3. 學習者無法列出重要的該改善的行為,因此標準病人有繼續提醒學習者。
  • 結束回饋時,標準病人有問學習者有無其他問題:
  1. 標準病人有持續問學習者有沒有什麼問題,直到學習者回答說沒有問題,
  2. 標準病人有肯定學習者的表現:
  3. 例如說:謝謝您的細心與說明,您的表現讓我有信心接受下一階段的治療。

標準病人有感謝學習者接受回饋意甩: 例如說:謝謝您今天的用心與努力,能夠參與您的學習,我感到很榮幸。


感言: 近年來,標準病人的應用對於臨床醫學的教學與測驗,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評量臨床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學習成果,更是一種非常好的評量工具。


回饋的技巧可應用於教師對學習者、標準病人對學習者、學習者對教師、學習者對標準病人等。善用回饋可以幫助學習者的學習,提昇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它也能改善教師之教學技巧,協助教師的專業成長。


如何挑選標準病人、運用標準病人及進行回饋,本校醫學系在這方面已有極好的基礎,甚望未來能夠更加擴大到其他學系,以達到教學卓越計畫的目標。


誌謝: 第三屆亞太醫學教育會議在國立新加坡大學召開,黃院長、葉竹來教授與筆者承蒙醫學系教育發展基金的補助參與會議,謹此致謝; 也特別感謝南加州大學醫院Professor Win May, 及Professor Dixie Fisher的熱心同意翻譯及引用 "標準病人回饋品質評量表(QSF Rating Form, In WinDix Training Manual for Standardized Patients, How to Give Effective Feedback)。


enews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