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68 環境測定之於學校安全衛生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 第68期 安全衛生室專題
環境測定之於學校安全衛生
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彭瓊瑜
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七條? 雇主對於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作業場所應依規定實施作業環境測定。因此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應運而生;作業環境測定係指為掌握勞工作業環境實態及評估勞工暴露狀況所實施之規劃、採樣、分析或儀器測量,其量測結果可作為鑑別發生源、瞭解作業過程中有害物質於作業場所後散佈之情形、決定勞工曝露於各種有害物質之濃度、調查勞工陳情與申訴案相關作業場所之實際情形、檢查工程控制設備之控制能力,調查不同作業、製程存在之工作衛生問題,並提供作業環境檢查、監督重點擬訂之依據與建議;其最終的目的即達到勞安法設立之宗旨:保障勞工作業之安全與健康,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
依上述的說明,似乎作業環境測定與學校安全衛生似乎關連性不大。然而,某天我心血來潮帶著直讀式儀器至課堂上展示與介紹時,赫然發現教室中二氧化碳濃度可高達1100 ppm,雖然此濃度遠低於勞工作業環境中容許濃度標準(5000 ppm),卻高於94年環保署公告之「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的1000 ppm;除此之外,近距離的量測白板筆釋放出來的有機化合物之濃度,亦發現濃度可達到10 ppm,此濃度高於「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的3 ppm;難怪上課時總有幾位同學昏昏欲睡,因此教室之空氣品質影響學習效能的因素之一。由此可知,校園環境中存在各式各樣不同之污染源,而欲知悉環境品質之良窳,則有賴於環境測定。
環境測定於校園中除了可用以判斷空氣品質之好壞,亦可檢查控制措施之效能,判斷發生源、發現高濃度區域等功能,與其應用於作業環境上相同。有別於作業環境污染源具濃度高、種類少、與排放時間固定等特性,校園中的污染源隨著各系所實驗與研究中對於化學品的使用種類與需求量而改變,並呈現濃度低、零星、與不定時之排放特性,因此校園之環境測定具相當大的挑戰性,亦可視為作業環境測定之延伸,對於長期從事採樣分析工作的我而言,校園之環境測定是我極欲躍躍一試的領域。
環境測定對於安全衛生而言,是一種實際應用的工具,作為評估環境品質好壞或是個人暴露多寡的工具,而最終的目的為利用此工具達到保障每個人的健康與安全,並且避免職業危害與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