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84 本業、異業、志業-醫社人生涯發展之路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84期  健康科學院專題

本業、異業、志業-醫社人生涯發展之路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武宗主任、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林東龍助理教授


醫社系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為全國第一所整合醫學科學、醫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及社會福利之學系,至今已有十七年之久。成立之初,學系名稱、課程規劃,以及畢業生出路等,常是系上師生與校內外人士質疑的問題。走過獨自摸索與困惑的道路,歷經修改系名、增聘師資、積極爭取參與各公私部門合作機會、開設碩士班與老人學程,以及系上師生認真的投入與耕耘,本系於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社會工作,以及老人學等相關領域,已累積相當豐盛之研究成果與跨部門合作經驗。而畢業生在不同領域的耕耘與表現,更加印證了當初創系領導人前瞻的眼光,更是在校學生明確的生涯導師。

醫社系畢業系友已將近有七百人之多,大部分在醫療衛生與社會福利領域中嶄露頭角,深受各界肯定。以最近針對畢業系友所做的就業就學動態調查顯示,完成或繼續進修國內外博士者22人,攻讀之學門依序為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社會學、醫院管理及公共衛生等領域。並有三分之一取得碩士學位,部分系友通過政府公職人員考試在衛生與社會福利部門任職。甚至有三位系友完成國內外醫學教育,現擔任醫師工作。其他往異業發展的系友如電子資訊產業、金融保險業、服務業等,亦能憑藉者大學教育所學習到助人專業、與人溝通互動應有的態度、知識,以及技巧,也能在此異業中深獲主管與同僚的讚許。

醫社系雖已在專業養成教育和相關實務工作領域奠定深厚基石,但面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浪潮的衝擊,如何培育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一組核心就業力技能。特別是,近年來大學入學比率大幅提高,同時大專畢業青年失業率出現上升現象,促使社會大眾高度關注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具備充分就業力之畢業生。根據,行政院青輔會所做「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2006)指出,在過去三年內僱用過剛自大專畢業或剛退伍青年的企業當中,有20.7%的雇主滿意或非常滿意大專畢業生的工作表現,48.3%還算滿意,19.7%不太滿意,而有11.5%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依六點李克尺度計算,雇主對大專畢業生的平均滿意程度為3.76分,落於還算滿意與滿意之間,而標準差為1.0。這顯現出平均而言,大專畢業生的工作表現還能夠符合雇主的期望,不過仍然有相當的進步空間。同樣地,本系亦非常重視畢業學生其在職場的工作表現,深究如何持續保有本系畢業生於全球就業市場的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加強系友會的組織與聯繫,是系務發展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自民國九十三年起,醫社系每年固定舉辦「系友回娘家」活動。透過座談會等方式與畢業校友進行經驗交流,一方面讓在學學生對於本系未來出路、發展方向,以及就業職場所期待應有專業能力等方面都有確切的了解,另一方面,亦使畢業系友能瞭解系上近期活動、進修或研習機會。在此基礎之上,本系未來將採行更多元管道,諸如架設網路平台、分區舉辦系友座談,以及大規模問卷調查等方式,以期建立與畢業系友乃至於任職部門主管更及時的溝通與交流,迅速掌握職場最新動態資訊,建立有效且確實的回饋機制,作為調整本系未來發展願景、課程規劃,以及教學方針等各方面的基礎,以使醫社系畢業生在職場中更具競爭優勢。

更甚者,做為全國最早成立的「醫社系」,每位醫社人更應深刻體念創系者宏觀的思維與信念,相信我們的存在與永續發展,應有助於促進社會人文科學與醫學科學的互動交流,除讓醫社系培養訓練出來的專才,對整體社會與人群之福祉有最大的貢獻,如何將社會人文的理念,融入台灣當前醫學教育或社會醫療體制的改革中,更應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期待每位醫社人皆能以醫社系的訓練為基礎,終身學習貢獻所長,回饋社會與人群,並在此過程中找到其人生的志業,追求其生命的價值和幸福。




enews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