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87 【連續三年獲得教學優良教師感言】醫學教育改革之感想與建議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87期  分享園地


【連續三年獲得教學優良教師感言】醫學教育改革之感想與建議

醫學系蔡哲嘉副教授


近年來舊有的醫學課程已無法培育能合乎未來社會需要的醫師,而學生與老師也不滿意過去之「被動學習,資訊過度負荷」之教學模式,因此全世界與高醫皆興起進行醫學教育課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然而進行課程改革時皆會面臨許多阻力、不適應,甚至無信心等負面意見,在此關鍵時刻,全體師生更應以建設性的對話來解決問題。在此願分享我所知醫學教育觀念和?與醫學系醫學教育改革經驗心得與淺見。

首先介紹醫學教育權威Harden教授所創立之醫學教育理念模式:

  1. 以學生為中心 (Student-centered)
  2. 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ning)
  3. 整合教學(Integration and interprofessional teaching)
  4. 社區導向 (Community based)
  5. 彈性選修課程 (Elective course)
  6. 系統性思惟 (Systematic approach)

以上簡稱(SPICES),高醫醫學系的新制課程計理念是符合上述SPICES之基本原則,目標是期望能整合基礎與臨床醫學,提高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然而課程設計由「規劃」到「實施」,及師生?方「實際體?」這三個層次,必然存在某種程度的落差:(1)教師是否站在學生角度,思索這課程內容及進行方式是否適當?(2)學生方面是否改變以往學習模式,認清「學習」是自己的責任,是否藉著主動學習及團隊學習來提高學習成效? 平心而論,新課程各單元的份量實在不輕,時間安排十分緊湊,學生也覺得對許多醫學新名詞了解吸收較困難,因此可能造成壓力甚至挫折感,對此問題個人提出下列建議:

(一) 老師方面:嘗試掌握教授重要的核心內容(core knowledge),如此學生方能吸收消化,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及概念;老師應區分教材內容不同性質: 需要觀念澄清之教材內容較適合在課堂上說明幫助了解,而屬於記憶性之教材內容較適合請學生自行慢慢研讀。

(二) 學生方面:試著改變建立「深度了解」、「主動學習」模式 ,首先學習該學門重要的名詞定義及核心架構概念,隨著各單元之進行,逐漸擴大知識基礎(knowledge database),利用原先基礎知識(prior knowledge) 有效率地學習新事物,在基礎與臨床整合學習階段,了解 Pathophysiology是非常重要。

(三) 學校方面:應繼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圖書館購置之電子資源Access Medicine、Uptodate資料庫涵蓋內容豐富;而數位學習與溝通平台皆需要師生好好善加利用發展;同時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訂定鼓勵教師之機制,並扮演師生溝通的橋樑角色。

(四) 未來展望:學校及老師的用心與誠意是有目共睹的,而學生的焦慮及建議也應認真看待。課程規劃是有生命的動態歷程,是需要時時彈性調整,但不變的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如何將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之培育及個人成長發展與課程結合,連貫成為垂直延續性課程規劃主軸是值得我們一起來深思建構。


enews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