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97 【好書介紹】字在自在:三十位學者書法‧空間‧詩的對談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97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好書介紹】字在自在:三十位學者書法‧空間‧詩的對談

本書是董陽孜女士2003、2004年「字在自在」書法展的延伸。三十位學者專家,分別以「書法與空間的對話」、「詩與空間的對話」為主題,陳述生命中有關文字的重要經驗,透過文學、音樂、戲劇、建築、美術的跨界激盪,從對話中迸發出碰撞的火花,本書即是對談紀實菁華。

十六場的對談者分別是白先勇vs.曾繁城、余光中、王文興vs.姚仁祿、辜懷群vs.石守謙、林谷芳vs.賴聲川、吳清友vs.黃永松、姚仁祿vs.張元茜、李明明vs.王文興、姚仁喜vs.鄭培凱、喻肇青vs.陳義芝、胡碩峰vs.羅智成、王惠君vs.許悔之、顏忠賢vs.尹玲、黃聲遠vs.黎煥雄、黃永洪vs.蔣勳、夏鑄九vs.楊澤。三十位文化學人的智慧集合、精彩停駐。

本書同時呈現董陽孜女士歷來最精彩的書法作品,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一位當代書法家如何超越摹古,開創新局。

◎作者簡介 董陽孜 總策畫

麻州大學藝術碩士的學位,全心投入書法藝術的創作已三十餘年。她最期望的是保留中國文字所具有的時代意義,讓年輕人看到她用一隻毛筆,就可呈現出讓他們能認同的視覺藝術,因而喜歡、感動,然後書法的生命才能代代流傳。

◎發行人序~董陽孜的「字在自在」 王力行

人人叫她董老師,但是她沒有教過一天書,也從未收過學生,甚至連演講座談一概拒絕。

處處見到她的書法,從火車站、書店,到國家音樂廳,但是她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平凡的主婦;不肯上電視,不樂意接受採訪。

知道藝術展演需要財物資助,為別人的表演,她義無反顧,為自己的展覽,她常常難以啟齒。

這就是董陽孜。

成長在傳統家教甚嚴的家庭,八歲開始學習書法,中學就得過國際書法獎。留美進修藝術中,仍不忘中國的書法,而且能融匯東西文化走出自己的風格。 年輕時的董陽孜,始終活在親人的期盼、和自我的實現中,有矛盾,有掙扎。但畢竟也走出自己得以揮灑的一片空間。

她的創作空間和格局深受臺靜農老師的影響。她曾經說過一個小故事。年少時,她常向臺靜農老師請教,有一回,臺老談得興起,就在一方小紙片上寫下八個字交給她,並且慎重的告訴她,這是張大千的老師清道人(李瑞清,清末著名書法家)傳授給張大千的寫字祕訣:「胸有全紙,目無全字」。多年後,她看自己的作品,覺得比較滿意的,也就是符合這八個字的意境。

近年來,一向低調的董陽孜專注兩件事。

一是她感覺體力隨著年齡的上升成反比地下降。她要追趕著時間,儘量書寫「大字」。在她全神貫注、汗如雨下的大筆揮灑下,一件件大作品就展現在人們眼前。 另一個是憂慮,她感受到中國文字與書法在電腦取代書寫的潮流下日趨凋零,急切地想喚起年輕人重視中國文字的美和價值。

她用新觀念辦展覽,並延伸設計一個個的與文字書寫相關的「對話」。

一通電話,熟識與不熟識的藝文界朋友,應聲相助,一如她幫助藝文朋友一般。

以「字在自在」為主軸,二○○三年的「書法與空間的對話」,二○○四年的「詩與空間的對話」,就這樣辦了十六場對話。

這本書——《字在自在:三十位學者書法‧空間‧詩的對話 》,就是她邀集了三十位學者專家的紀錄。對談者包括:白先勇vs.曾繁城、余光中、王文興vs.姚仁祿、辜懷群vs.石守謙、林谷芳vs.賴聲川、吳清友vs.黃永松、姚仁祿vs.張元茜、李明明vs.王文興、姚仁喜vs.鄭培凱、喻肇青vs.陳義芝、胡碩峰vs.羅智成、王惠君vs.許悔之、顏忠賢vs.尹玲、黃聲遠vs.黎煥雄、黃永洪vs.蔣勳、夏鑄九vs.楊澤。這些有影響力的文化人,在台北誠品書店開放的場所,在年輕的學子面前,陳述生命中有關文字的重要經驗,透過文學、音樂、戲劇、建築、美術的跨界激盪,揚起聽眾對文字、對書法、對空間探索的熱情。

做為董陽孜多年的老友,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出版的空間,讓這些精采對話能傳播開來,尤其讓年輕人能喜愛中國文字、喜愛中國書法。


編按: 編按:以上摘自天下文化書坊網站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lc034

本校圖書館亦典藏該書。


enews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