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75 熱情在一雙雙閃亮的眼睛當中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75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 '''捐贈抵稅不可不知的事''' == 每學年的上學期,我總會很驚喜於你們那一雙雙閃亮的眼睛。整班上通識課的學生大多是一年級的新生,好奇寫在你們的臉上,熱情掛在你們的嘴角,一個有趣的舉例可以讓你們笑得東倒西歪,一個表演可以得到滿堂的掌聲。 你注意到了嗎?我說的是:每學年的『上學期』。 半年後的下學期,不一樣了。 閃亮亮的眼睛還是有,但是變得稀疏,明顯地覺得缺席率提昇了。往好處想:學生應該是適應大學的生活了,有更多去處可供選擇。只要用心,處處都是學習的場域。不過,我心中也會有個唱反調的聲音說:他們最適應的是大學生的蹺課文次吧。 最近有個新聞下了這麼個標題:『大學生宅在家,社團掀倒閉潮。』以前人們總說大學生必修的三大學分是:學業、社團、愛情。現在社團這個學分已經漸被取代,不出門也能交朋友,網路社群的運用讓天涯若比鄰。既然宅在家都能交朋友了,難道不能取代上課嗎?如果自學也一樣有效果,理應可以漸漸取代課堂的學習。所以在今日的大學課堂上,老師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讓學生能學到課本中或網路上不能提供的學習經驗?我想這是值得每位大學老師深思的。 蹺課文化是古老的東西,對錯與否暫不論,學生該深思的是:蹺課後去做了什麼?每個人對自己一天24小時的管理,其實就是一種領導力的微形展現。我們選擇去做某事,而不去做另一件事,這樣的決定是來自於自己的價值判斷,還是只因為別人都這麼做?如果有一門課,大家都說可以輕鬆拿高分,而且老師不點名,和你一同去修課的同學紛紛蹺課,這時候你原本想去上課的動力是否受到影響?甚至,你會不會開始覺得去上課好像有點傻。就這個例子來看,我倒認為蹺課文化對你而言是很好的考驗,過了這關,你會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和大家一樣就好,還是真正有自己的主張。 閃亮亮的眼睛透露著對學習的熱情,在學生的眼中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如果此刻,你對學習依然渾身是勁,你一定是做對了,你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而你對自己的滿意度將會持續上升。 高醫開設多元而豐富的通識課程,建議你廣博地接觸各知識領域,如同在開發自己的興趣一般。我期待聽到你說:哇,這學期修到那門通識課真的學到好多喔。我知道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的眼睛是閃亮亮的。 [[enews175]] [[Category: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