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89 孤獨是生命的基調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89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孤獨是生命的基調''' ==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 老師 我的國文課採用單元教學,亦即以全人教育為目標,思索在「全人」開展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盲點及需要學習的面向;希望藉由文、史、哲、藝的人文範疇激盪學生的思維與覺受,或許才有可能進一步轉化為素養。「孤獨」是課程的單元之一。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我們赤裸裸地來到人世間,即使是雙胞胎、也不可能同時自然出生;即使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也不可能出自同一位母體。如果仔細檢索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行程更可以發現這個真相:晨起漱洗是獨自進行的,聽課是獨自坐在位置上的;即使和人一起用餐,佳餚仍是進入不同個體的胃裡;即使情感再好的伴侶共枕眠,依舊是同床而異夢、難以在夢中分享;即使在歡樂熱鬧的人群中,也可能感到有伴的孤獨、強顏歡笑的應酬或曲終人散的落寞;更遑論當死亡來臨時,生命依舊必須孤單地走向終點、一如獨自呱呱墜地的初始……。孤獨是生命的基調,也是存在本然的真相。 既然生命是藉由單一個體的存在而展現,我們理應熟悉,實際卻不然;尤其是傾向強調群我的華人社會,許多人害怕孤獨、恐懼獨處。但如果無法面對孤獨、自在獨處,實在不知道教育裡強調的獨立性思考或價值判斷如何養成?我們的社會經常為孤獨貼上負面標籤,經常對獨自活動的人投以異樣眼光,如:一個人獨自用餐、看電影,很容易就被猜測為失戀了、離婚了?和室友吵架了?心情不好?個性孤僻、不好相處?或投以同情的「好可憐」! 有一個網路上流行的紅樓測驗:「測測你是紅樓中的哪一個女子?」一個可以輕鬆回看自己的遊戲。自己測出的結果竟是薛寶釵!得知結果的瞬間楞了一下,因為寶釵是紅樓角色中我最同情的一位,我是寶釵?還一直以為內在住了一位林黛玉呢——堅持做自己的絳珠草。再稍微深思後不禁莞爾:的確,在人世的應對中,經常希望盡量圓滿他人,在圓滿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妥協,甚至是放下、委屈自己;希望周到的過程中必然耗費心力,也就更清楚為什麼我需要獨處的時間比一般人多。習慣定期「出走」——暫時放下老師、母親、女兒、妻子、同事、朋友的角色,回到不需扮演任何角色、不需應對的自己。出走,是回到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重新照顧自己、疼愛自己;唯有先讓自己充滿陽光與愛,才有能力進一步對人付出真正的愛與關懷。 高醫有上班的規定,所以沒課或寒、暑假時依舊需要到校;認真教學是耗費心力的,老師利用寒暑假休息調整、充電研究,實際也助於維持良好的教學品質。學校規定自有運作的思維考量,當然必須遵守,但對許多人文教師而言確實是一項困擾;因為我們不需要實驗室,也不需要病人進行取樣,我們的研究更需要不受干擾的獨處空間。 一個沒課的日子請了假,獨自出走到中山大學看海。沿著心目中高雄市最美的路:同盟路。高醫門口這段同盟還不夠美,沿著自由路到七賢路這段更美,沿途經過愛河之心、光之塔,綠草如茵伴著行道樹與青山,滿眼蒼翠;一邊開車、一邊聽著喜愛的古典音樂,離開喧囂的市區,也將俗務暫拋塵外。當車行轉進哈瑪星時,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鹹濕、夾雜著魚腥味,一股屬於港灣特有的氣味,大海近了。 非常喜愛位在中山大學內的海景餐廳,可以一邊用餐一邊看海。到達時靠窗的位置已經滿座,所以我選擇坐在外面的露台,視線上更無遮攔。正中午,三艘風帆紅色、綠色的帆面綴著湛藍,更遠的天際線上泊著一艘軍艦,更顯平穩寧靜。近沙岸邊有人在衝浪,動力來源卻是飄在空中的拖曳傘,他靠著手中的繩索控制高度。當藍色的巨大風箏將他拉向天際時,靠著使勁收線、人又落回海面;一起一落間,在露台觀賞的我都可以感受到衝浪的刺激。露台下的白色沙灘旁放置一排躺椅,一位穿著比基尼的外國女性正躺著曬太陽,只見她每隔十幾分鐘就起身翻個面、塗抹防曬油,二個多小時「睡如翻餅」,全身泛滿油光。佩服她的勇氣,高雄的太陽毒辣,也許不適合日光浴吧。後來又有四位外國朋友加入,一排躺開,我卻是撐把小陽傘漫步而過,該是有趣的對比吧。 用完餐,我拿起隨身的素描本與鉛筆捕捉眼前美景。其實沒有正式學過畫畫,只是喜愛專注地將景物轉到畫紙上的寧靜。認真地用筆畫椰子樹的光影與樹幹上的紋路,再走近樹身以手撫觸樹幹、指尖順著環狀的紋理走,這是有生命的樹!不是教科書的圖片,也比「喬木棕櫚科」、「幹無針刺,具環紋」更多了真實感。 離開了椰子樹,我徒步去坐渡輪。坐在甲板上環顧倚著柴山的高雄港,真美!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雖然熱鬧華麗,相較卻顯得有些俗豔;上海黃浦江邊的世界建築群雖然宏偉,外灘的人聲鼎沸卻又顯得嘈雜髒亂;東京灣的開闊又稍嫌清冷,更愛高雄港的原始素樸,或許只因為故鄉的緣故。其實我只想坐渡輪,只想徘徊在港灣裡,所以到了彼岸,只走了幾步路到一家百年餅舖買了盒點心,又回到此岸。生命中許多時刻不也只是在此岸與彼岸間擺盪? 傍晚時分,回到母親的角色、接孩子放學。隔了數天上「藝術與生命探索」課程,我扮演學生角色,繪畫老師要我們將心情藉著「曼陀羅」表達;下課後,我讓老師看我的曼陀羅。「李老師,你真是開心到不行耶!」我暗自得意著,這就是那半天「出走」的功效。 真心覺得人文課程非常不容易教,精彩的人文課不能只教書本裡的知識,人文教師需要透過生命實踐體證知識、內化涵養,才能透過個人的經驗激盪缺乏經驗與真實感受的年輕學子;透過這種生命對生命的直接共振,內在覺知轉化了,真正的素養才可能產生。教師生命的豐厚度不足,傳達出的「人文」自然疲弱、乏味;人文課程最重要的資產是「人」而非電腦、單槍與螢幕,數位化絕對無法替代真實的生命。素養確實難以量化、更難客觀評量,但在現實世界的應對中絕對清晰可察。 將獨自看海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希望傳達「天地有大美」(莊子語)、青春的值得珍惜、孤獨是生命的基調。隔天收到一位女學生的mail:「老師,我今天早上5:30就起床了,搭著捷運到西子灣,我去看海了。」 註:本文中「有伴的孤獨」、「孤獨是生命的基調」源自余德慧為《孤獨世紀末》寫的導讀(Joanne Wieland-Burston著,立緒出版,原文作「人生的基調就是孤獨」)。 [[enews189]]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