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45 生命的珍惜──留得枯荷聽雨聲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5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生命的珍惜──留得枯荷聽雨聲'''==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enews46親情無價.jpg]]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又是梅雨季節,今年的梅雨似乎較不尋常,氣象局不斷發布豪、大雨特報,許多地區也傳來土石流不幸的災情;但高雄實在是個得天獨厚、艷陽特別眷顧的地方,只要雨勢稍為暫歇,陽光必尋隙露臉,霪雨霏霏的日子在高雄並不多見。 今早醒來,沒有熟悉的陽光,只有一逕的陰霾夾雜綿密的細雨。不斷重新調整鬧鐘時間,足足在床上多賴了一個鐘頭;在寤寐之間,享受雨聲。聽著滴答滴答的節奏打在窗臺植物的葉瓣上、不鏽鋼的窗櫺上,想像著它終會落到地面,在一小潭積水上濺起漣漪;聽著車行划過濕滑地面的聲音,感覺不同的速度。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能偷得一絲慵懶,便是浮生半日閑了。 維持聽雨的好心情,朝中山大學邁進。一路上,欣賞著雨珠與窗玻璃的接觸,有時如透明的細沙,晶瑩剔透綴滿車窗,煞是可愛;當雨勢更大時,積聚成更大顆的水珠只能暫留一下,表面張力承受不住,便瞬時滑落,拖著一絲水尾巴,像蝌蚪的流竄,也像流星的劃過天際。必須使用雨刷時,看它毫不留情地刷過,一切又都重歸於無,只留下雨刷帶過的刮痕及更細小的雨痕。 從九如路轉到建國路,看見路旁植著整齊的菩提樹;在燠熱的南台灣不容易感受四季變化,看樹就成為自然呼喚的指標。此時的菩提葉因為雨水的滋潤,洗去路塵的覆蓋,更顯新嫩。大概因為剛從春季轉向夏季,這裡的菩提葉尚未全綠;樹頂或枝頭冒出的新葉,有些是黃綠色染著淡淡的豆沙紅,有些是金黃暈染著紅褐色,正像陽光的恩典。想起前陣子在愛國國小前見到整樹金黃的菩提樹,與路旁其它已是青綠的菩提相較,當時還懷疑樹生病了。越往樹幹或樹根的方向,葉片越成熟,但還不是濃綠,只是輕刷過的嫩綠,錯落的深深淺淺,不同於夏季盛暑後的翡翠綠。在同一個城市裡,不同街道的菩提生長速度不同,也許受光與照料不同的緣故吧,也因為季節轉換的過程吧,但因為不同,每棵樹似乎也有了各自獨立的生命特性。 在西子灣的隧道口旁,看見一棵早開的鳳凰花,沿著海岸轉向中山大學的正門,再轉個彎口,中山巍峨的建築映入眼簾。中山的建築一直令人有雄偉感,但觀察細繹:建築本身的高度並不算高,撇除中央的行政大樓不算,左右兩側的社會與理工學院約僅四層樓高,應該因為列柱式的廊廓吧;令人想到希臘神殿的列柱,與現代的高樓相較,高度雖然遠遠不及,但占地的遼闊與數人才能合抱的巨柱,雄偉中自然流露莊嚴,厚實中也對比出現代建築在高聳中的孤獨與輕薄。中山確實有依山傍海的地利之便,建築群依托在山與海間,廊柱才得以煥發出宏偉而非突兀;建築與客觀環境的整體和諧,才能創造出建築美學,也許是台灣雖複雜林立著各色建築,卻難以創造氛圍的原因。 一股山嵐正籠罩在半山腰,中山的校舍從平地順著山坡蜿蜒,水氣氤氳使矗立在山腰的建築若隱若現,也使原有的依山傍海更添分空靈。只是山嵐並非常見的白靄靄,而是灰濛濛一片,不知是天氣的緣故?抑或是空氣污染?但能在平地瞥見山嵐籠罩,仍是喜悅。進入教室,將喜悅分享給學生,但更希望提點的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生命珍惜。 每逢落雨,總讓我想起李商隱這詩句。詩人在旅途中,因逢秋雨,更顯寥落,是思憶起好友之子的即興小詩;全詩寫景抒懷,倍增情韻。秋天到了,夏荷早已凋零,連荷葉都已枯萎,只剩枯荷殘梗(有些版本作「殘荷」聽雨聲),一般人對枯荷殘梗的處理便是棄置,因為盛放的美已過,蕭索頹敗了無再利用的價值;然而義山對生命的深情卻是全然的愛戀,盛放是美,枯槁依舊是美,美不因形象的變化而稍減,不同的存在形式,義山引領我們去發現不同形式的美。秋雨蕭索的夜晚,看似淒清,但也因為枯荷的存在,雨聲有了對應的主體,更能產生韻律節奏。知己不在身旁是孤寂,但也因為孤寂,才能徹底擺落一切人事的應酬,使生命沉澱,也才能領略宇宙自然整體存在的美。藉著枯荷聽雨,不也觸發生命的浪漫;在任何一個蕭索的生命境遇中,在每個分離的相思情意中,使存在另具價值與意義。美的背後應該蘊涵對生命的高度珍惜與堅持,枯木山水在傳統文化裡得以被高度欣賞與肯定,更應該推擴到道家的哲學系統中,莊子的以醜為美,已從宇宙的觀照下,泯除人為的美醜區隔,進入天地的大美。 一般人可能關注義山詩的晦澀淒迷,抑或無數無題詩裡可能隱藏的對象秘密;但每當聽雨的時分,總懷念「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溫柔浪漫,也提醒自己擴大對不同生命狀態的包容,凡存在必有其意義與價值,不執著於暫時性的妄讀妄解,讓美維繫自己生命的熱度。 下課,回程的路上仍飄著細雨,暫停在港灣旁,看著渡輪引擎轉動時拍擊出的浪花,細雨落在海面上是無聲的,雖然濺起漣漪,很快又被浪頭吞噬;想起紅樓夢裡的黛玉,在神話故事的前緣裡是棵絳珠草,因受神瑛侍者(即寶玉)的甘露澆灌,便隨之下凡來,欲以淚水還盡所有的灌溉之恩。此時的細雨也許正是黛玉的淚水,雨停,該是還盡的時候吧。 e 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也許雨水正是天空落下的甘露,思索一下,這甘露落到何方?乾涸的農田上?枯竭的水庫中?抑或廢墟的心靈裡? ……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 [http://kml.kmu.edu.tw http://kml.kmu.edu.tw]留言、討論 [[enews45]]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李玲珠]]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