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53 秘書室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53期 秘書室 == '''公告事項'''== *自108年3月1日至108年3月31日止,本校校級法規公佈總計17件,可至本校法規資料庫(http://lawdb.kmu.edu.tw/ )自行檢索查閱。 == '''活動預告'''== *謹訂於108年6月1日上午9:00,假本校高醫國際會議中心A廳舉辦高雄醫學大學107學年度畢業典禮。 *謹訂於108年6月28日上午9:00,假本校高醫國際會議中心A廳舉辦高雄醫學大學107學年度人體暨器官捐贈感恩大會。 == '''活動回顧'''== ===《多囊腎研究新發現》發表記者會=== 本校與中央研究院、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共同合作,首次以人類幹細胞進行腎臟病疾病基因研究,這個研究發現獲得國際期刊EBioMedicine刊登,亦是人類幹細胞研究的另一重大成果,研究成果也將對腎臟病治療產生關鍵的貢獻。 此研究團隊包含中央研究院謝清河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Timothy Kamp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是人類幹細胞研究的起源地,Timothy Kamp教授是目前該校幹細胞及再生醫學中心的主任)、本校陳鴻鈞教授及李佳蓉醫師。 臺灣是腎衰竭發生率及盛行率最高的國家,體顯性多囊腎(俗稱泡泡腎)也是目前腎臟病患者第四大病因,而心臟血管併發症是多囊腎患者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死因,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 李佳蓉醫師在陳鴻鈞教授與中央研究院謝清河教授共同指導下,是臺灣第一個運用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進行腎臟病疾病基因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並獲得EBioMedicine國際期刊刊登。研究發現,體顯性多囊腎病患的iPS細胞所衍生的心肌細胞,其跳動型態及對藥物的反應,與原病患幾乎相同。進一步研究更顯示,體顯性多囊腎病患iPS細胞所衍生的心肌細胞具有心律不整的傾向,且與造成泡泡腎患者的高心臟血管併發症及死亡率一致,故依此結果推測,造成多囊腎患者的心臟血管併發症,和體顯性多囊腎的突變基因相關,其致病機轉及未來治療將能邁向進一步的研究。 目前臺灣慢性腎臟病人數推估超過200萬人,洗腎人數達8萬多人。體顯性多囊腎(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俗稱泡泡腎),盛行率約1:400-1:1000,是最常見會導致腎衰竭的遺傳性腎臟疾病,有一半的機會會傳給下一代,約佔台灣洗腎病患的2.3 %。本研究運用先進的幹細胞科學,產製多囊腎病患的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 cells),再依iPS細胞自我新生及多潛能的特性,讓此細胞成為未來研究多囊腎疾病重要的種子。未來,此研究方法也將在建立疾病模式、藥物篩選平台、及發展新興治療等方面,具有轉譯醫學上的重大潛力。 {|border="0" |- |[[Image:enews350焦點回顧-1.jpg|350px]] |[[Image:enews350焦點回顧-2.jpg|315px]] |- |<small>▲多囊腎研究新發現發表記者會</small> |<small>▲李佳蓉醫師進行成果發表</small> |- |} (秘書室 陳雅嵐編輯,單位主管:戴嘉言主秘) [[Enews353]] [[Category:秘書室最新消息]]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