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鐘育志校長致詞稿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86期 == '''凝聚初衷 永續高醫''' == 1954年,高醫從創業維艱、篳路藍縷至今發展成為南部重要的醫學教育與完整的醫療照護體系,66年不是一朝成就,而是從無到有、從過去到現在的累積,由衷感謝所有前輩與同仁們的努力以及各界的支持,這是所有高醫人持續了66年未曾改變愛護高醫的初心,終而積沙成塔,創造出高醫的輝煌。 在COVID-19席捲世界的風暴中,高醫校園裡為防疫而努力、配合的每一位同仁與師生,大家守護高醫的心與昔日為高醫無怨無悔付出的師長是一致的,縱使時序遞嬗、環境遷變,始終不變的是對高醫的珍愛,相信未來也亦然。這一路走來,歷任校長與同仁承繼「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精神,踐履「以高醫人為榮」的期待,致力推動教學研究與醫療服務。值此歡慶66周年之際,育志與高醫校院領導團隊期許凝聚所有高醫人的初衷與力量,在董事會的支持之下攜手校院體系同仁放大格局向前邁進: ;一、承繼高醫精神,發揮高醫大影響力 高醫從山地醫師的培育到現在那瑪夏、桃源、台東大武、綠島、澎湖與國際醫療援助等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無一不是效法、履行蘭大衛醫師「割膚之愛」的大愛精神。人數不斷累積中的醫療奉獻獎得獎師長與校友、跋山涉水往返偏鄉山林的高醫人,以及無數不辭舟車勞頓前往友邦的國際師生,實際地為臺灣在地與國際社會貢獻、服務,進而發揮高醫大的影響力,這一切都是高醫人傳承人文關懷與仁醫典範的體現。在開學典禮上,育志引導新生發現高醫精神;在畢業典禮上,勉勵畢業生傳承高醫精神。只要有高醫人的地方,高醫精神無所不在,高醫的教研影響力與醫療關懷服務就更寬廣、更即時且多元。 ;二、延攬並支援優秀教師,培育「青出於藍」的人才 延攬並支援優秀的教師以作育英才是本校重要的使命之一,無論是新進或資深教師,都是高醫重要的資產;本校5萬名遍布產、官、學、研界海內外的校友也都是潛在的教學資源。育志返校就職後,依校院重點領域與現況積極延攬國內優秀人才,推動Mentor與接班人制度,修改相關辦法減授新進教師教學時數,獎勵年輕醫師、優秀教師教學與研究、鼓勵年輕臨床醫師就讀研究所……等,就是希望能充實高醫多元跨域的師資陣容並激發其學術潛力,以引導學生超越自己、青出於藍。同時,亦期待校友熱情加入提攜學弟妹的行列,成為他們的Mentor,指引其學習、就業及人生的方向。 ;三、掌握社會脈動與需求,創新教學及研究特色,創造高醫的核心價值 社會需求日新月異,科技進化一日千里,高醫必須跟隨時代脈動的步調,除了加強不被科技取代的特色與技能,校院也不斷盤點現有的資源,重新整合校級研究中心,擴大和國內頂尖大學、全球跨域與新創科技企業的實質合作,就是希望能切合急速變化的環境,在本校既有的穩固基礎上,發展特有的研究與醫療亮點,並將研究成果轉譯應用於臨床,解決病人主要問題,同時也提供政府以為制定政策的參考。 ;四、提升校務效能,創造智能友善校園 少子化與COVID-19的影響正在蔓延,為了降低其對辦學的衝擊,本校積極進行各項智能化與智慧化校園規劃,例如:智慧教室的建置以因應教學網路化、課室虛擬化,方能提供校內和境外學子的線上、視訊學習等。此外,在董事會的支持下,也拓展了校地及多項重大校園宿舍及基礎教學與醫院的擴建案,希望校院同心、共體建設期間帶來的不便。未來,期待營造智能友善校園,藉此提升校務效能以面對日益嚴峻的高等教育生態之考驗。 高醫走過的66年歷史是大家共同開創的,現階段所達到的成果實屬不易,再次誠摯感謝董事會暨所有前輩與同仁們的打拼以及各界的關照!有幸與各位同行,就讓我們繼續凝聚每一份愛護高醫的初衷,勇於承擔、樂於創新,相挺高醫長長久久! [[enews386]]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