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9 我要去蘭嶼做公共衛生實習( 詳全文 )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19期 健康科學院專題 =='''我要去蘭嶼做公共衛生實習'''== '''公共衛生學系 三年級 沈介文''' 實習,對我而言,其實和大家一樣,都是想去學點學校裡沒教的事。期待透過實際上的操作參與,對公衛職務有更真實的體驗和了解。 一開始我也是對 CDC 和工研院情有獨鍾,尤其工研院離我家很近,父母也很支持,可說是我最理想的選擇了。只是一封 " 選擇生命被看見 ” 的信,描述蘭嶼的護士參與居家照護的歷程和心路,讓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去蘭嶼 ? 去那裡實習不好嗎 ? 說來有趣,從一進來公衛系的排斥,到現在決定以公衛為一生志業的我,是三番兩次受公衛護士分享而轉變的。當我急欲找出未來所要追求的社會位階,確定自己要念的研究所時,突然發現自己所改變的,不過是盲從而已。不由得反思起,我真的認識公衛,受到它的精神感召了嗎?當我打電話去台東縣衛生局詢問去蘭嶼實習的可能性時,他們質問我,你們高醫不是研究取向的學校嗎,為什麼要到蘭嶼去實習?我頓時無言回答,深深地疑問是,是什麼樣的態度造成這樣的認知,中間又有多少心態是已經陷入迷思卻又不自覺的呢 ? 如果我自許成為一位優秀的公衛人,但我不明白公衛實踐的寶貴與迫切,我不曾體會基層的需要,那麼在往後,如果我有幸成為研究取向的人員,我也不敢肯定自己努力的是在乎人群所需要的。 去蘭嶼實習,其實我只是想去學習第一線的公衛人員,他們是怎樣將所學體貼地對待群眾。並非只有蘭嶼才有公衛精神,只是他們在資源既缺乏,又有難以突破瓶頸的環境中,仍然努力選擇與生命站在一起,讓我十分感動,也認知到自己在當中的缺乏。 父母在照顧我時,一方面時常責備我是嬌生慣養的花朵,一方面又謹慎小心不輕易讓我走出溫室。我期待去蘭嶼一趟,能成為我踏出去,真確認識世界,也認識生命的一步。 “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 公衛是預防醫學 …… 可以幫助別人而未能及時幫助,需要別人幫助而未能得到幫助,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 “ 一時的恐懼可以消逝,長期的失望不能綿延。 ” 我真的想去蘭嶼。 [[enews19]] [[Category:健康科學院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