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244 王平安校友「禪修與我」講座紀實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44期 活動回顧 == ''' 王平安校友「禪修與我」講座紀實''' == 心理系二年級 林冠翔 [[Image:enews244活動回顧-2.JPG|500px]] 王平安醫師於5/15(四)中午再次回到母校的學習資源專區,和老師、同學分享他與禪修的故事。2000年在機緣之下他開始進入中華佛學研究所慧日講堂聽講,講者是其敬重的楊郁文老師。楊郁文老師同樣畢業於高醫醫學系,在婦產科診所服務多年後退休,期間嚴謹治學,並自修巴利語及聖典《五部經典》,對於阿含經和文獻有深入理解,是台灣佛學界知名的阿含專家,並於多處佛學研究所擔任阿含經講師。 介紹完楊郁文老師後,王平安醫師開始為我們解說人生苦的來源,如何離苦而得樂?在十二緣起中,提到「恩愛離別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這些都是我們自身思想和行動的錯誤,也就是所謂「無明」,對於世間,對於自身的不了解所導致。如果能拋下這些不明白的事物,或是能進一步了解其中道理,就可以比別人登上更高的山坡,達到不順不違的境界。 ''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苦樂二俱捨,不順亦不違。(雜470大2)'' 王平安說,我們常聽別人說命運天注定,總有隻手操控著我們。但他自己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本書沒有錯,但是沒有所謂的「手」會幫我們書寫未來,這就是一本無字天書,或許它是注定的,就像是基因遺傳、社會影響、環境改變一樣,時候到了才會顯露字跡給我們閱讀。 接著王平安引用心理學關於意識的說法,我們表現出來的僅是八分之一,還有八分之七地意識深藏起來,這些所造就出來的「我」應該由自己主導,自己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他和我們分享了一段關於因果的敘述: ''所謂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雜262大2)'' 他和我們分享了跟母親在病房時的合照,他說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是病床上的那個人,所以他不恐懼,他也接受。 他近年來開始修習馬哈希內觀,在身體上或心理上練習保持平衡,不要發展成極端的狀態,如害怕、沮喪、焦慮或得意、狂熱。以求淨化心靈,讓自己更上層樓。可以藉由坐禪、行禪的方法沉澱自己、訓練定力,給自己一個安寧世界。 王平安醫師後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讓師生踴躍舉手並說明「五戒」分別為,不殺生、不飲酒、不好色、不偷竊、不妄語。其中他這樣說道:「不殺生就是要我們具有慈悲之心,而不是說連一隻蚊子、蟑螂都不能拍打,重點是要隨時心懷慈悲。」 演講尾聲,王平安醫師帶著我們閉眼靜坐三分鐘,不去看也不去想,以此沉澱我們的心靈,在平靜的氛圍中結束。 ''所有相,皆屬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enews244]] [[Category:活動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