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284 攪動池水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攪動池水'''==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村子裡的一株大樹上結了一個大蜂窩,村民們忐忑不安,却也沒人敢處理。有一天,來了一位陌生人,知曉此事,自告奮勇除去蜂窩,解決村民的心頭大患。大家冷眼旁觀,當蜂窩被摘除時,搗出一些蜜蜂四處亂竄,村民們大叫:「都是陌生人惹的禍。」「誰要他自找麻煩呢!」「不處理不就相安無事嗎?」平時噤若寒蟬的村民,私下卻嘀咕不停。不敢挺身而出便罷,扯後腿和說酸話,倒是不落人後,豈不怪哉? 榮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驚爆焦點」(“Spotlight”),根據十多年前真實事件編寫,敘述波士頓環球報社幾名志同道合的記者(即「焦點小組」的成員),在新任主編巴倫(Marty Baron)的鞭策下,突破層層難關,大膽揭露神職人員的性侵醜聞,揪出背後的共犯意識結構。劇情絲絲入扣,直指本性,發人深省:當一個人或團體的功高業大,勢利眼中的小奸小惡是否可被容許?追查過程中難能可貴的關鍵點,是主編和記者們憑靠憐憫的力量,不畏周遭的嘲諷威嚇,勇往直前。他們研判後決定繼續深挖真相,訪談相關人士,埋首塵封資料,不知伊於胡底,終於掀開層層內幕,令人不寒而慄。「無冕王」出手,果然不同凡響,檢調和警方眼中的大老虎,是當地勢壯力強的宗教團體,然而,一如聖經的教導:「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最終,焦點小組成功地以小搏大,案情水落石出,還受害者公道,甚至星火燎原,在全球發生連鎖效應,帶動各地教會的自肅運動。 觀諸許多組織安於現狀,上位者我行我素,下位者膽小如鼠,積習日久,人事物盤根錯結,密不可分,往往流於惡質風氣,綑綁整體發展,不堪對手重擊。道德教養雖是正本清源之道,但似乎遙不可及。採行必要的管理手段,譬如職務輪調(job rotation)和考績互評(peer reviewing)制度,並引入局外觀點(outsider's view),鬆解牢結,揚棄污穢,將死水變為活水。 英國小說家希爾頓(James Hilton)的名著「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裡,迷途的飛航隊員們意外發現一處隧道,大呼奇妙,這頭冰天雪地,那端風光明媚,百花齊放,儼然世外桃源,居民自在逍遙,長生不老,好個人間天堂(「香格里拉」Shangri-la)。他們在此樂不思蜀,有一個隊員終於念舊望鄉,背起當地相戀的美少女,一同返回自己熟悉的世界。殊不知天道難違,少女尚未走出隧道,即垂垂老矣。這不是蒙太奇(Montage)的描寫手法,而是作者勸誡世人:理想與現實無法兼得,純潔與雜蕪不能並存。 光明與黑暗只有一線之隔,卻互不占有,黑暗永遠不屬於光明,卻像小偷,在不知不覺中擄取行竊。眾所皆知,「法律是道德的最後防線」、「司法是正義的底線」,訴諸法律之前,自我檢視十分重要,位居要津者,尤須如此。但若不幸司法體系和政府民代官官相護,為虎作倀,小老百姓冤屈難伸,唯有指望輿論媒體當救兵,試圖在黑暗大牢中尋找那失落的「公義之尺」。此時,道德勇氣是探照燈,前輩累代的智慧傳承,是永不枯竭的電源,然而,尋獲它,多少需要機運和時間。 一池死水,攪動必有惡臭,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仰望「公義之尺」適時出現,還我清新容面。 [[enews284]]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陳冠年]]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