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0 攜手同心 挑戰未來( 詳全文 )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30期 研發處專題 =='''攜手同心 挑戰未來'''== '''辛錫璋研發長''' 時光悠悠,接掌研發處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雖說還算新手,卻也不能以此作為藉口,耽擱了業務的推動。研發處雖然只有四個組,但執掌的範圍又多又廣,且都與學校整體發展密切相關。瞭解得愈深,愈覺得惶恐,深怕一個不留神,就難以協助大家在現有的成果之外,再締新猷。 過去幾年,在簡前研發長的帶領下,研發處各項分工已非常明確,任務可概分為校務發展相關計畫擬訂及執行成效呈報、學術研發能量提昇、以及研發成果管理與推廣等幾個大方向。而這些都要靠全體同仁齊心努力,才能顯現成果;研發處扮演的角色只是「推手」,時時提醒大家要向自己挑戰,要超越自己,連帶地才能將「高雄醫學大學」推向巔峰。 於是,各單位常會接到研發處調查各種量化數據的通知單, E-mail 信箱裏常見到研發處公告的各項徵求研究計畫訊息,校務或行政會議上更常聽到本校與他校相比的成績如何,或是我們校內誰又有了傑出的表現 … 等等。這種種不外乎是想幫助大家參考別人的優點,才能日益求精,一天比一天進步。 據國科會科資中心對各校近八年 (1995~2002) 來論文績效的分析資料顯示,國內 7 所生醫群組大學 ( 陽明、高醫、長庚、中國、北醫、中山、慈濟 ) 中,幾乎每個學校各主要領域的論文皆低於國際平均水準,顯示國內的研究尚有不少進步的空間。這其中,論文發表在跨領域世界級頂尖期刊的學校僅有陽明 (27 篇 ) 及長庚 (6 篇 ) ,以跨國機構共同發表論文的則有陽明 ( 佔該校總論文數 14%) 、長庚 ( 未提及百分比 ) 、北醫 (19%) 及慈濟 (25% ,為本群組最高 ) ,其他皆以國內機構共同發表佔大多數。根據統計,以跨國機構共同發表的論文皆可達國際平均水準,且有較高之影響力;反觀大多數以國內機構共同發表的論文則常低於國際平均水準,影響力也不高。 由上述資料可知,現在做研究已經不能再獨善其身了,不僅要跨出校門,還要跨出國門,與國際學術研究機構互相交流合作;有不同的刺激,才能做出更傑出的研究成果。同時,論文的品質將比論文的數量更被重視,「以量取勝」的方式很快便會被淘汰。這些似乎都在提醒我們靠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合作」,藉由合作學習各家優點、縮短摸索嘗試的時間,也減去重覆研究的浪費。 相信對國內大多數的研究人員而言,一下子便要與國外學研機構合作,進行研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若同時結合校內研究資源進行整合型計畫研究,或與國內機構共同研究,並拓展至跨國研究合作,應該是比較可行的。因此研發處的下一個重點便是鼓勵校內整合型計畫研究、推動與其他學術機構或教學醫院的研究合作,進而發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以本校有限的資源要爭取與國際合作的機會當然有其困難之處,不過「國科會國際合作處」為推動各項國際交流活動,訂有多項補助辦法,有心拓展自己視野、進軍國際的人可以多加利用;事實上本校已有多位老師獲得國科會補助,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七月份校長率團參訪加拿大幾所著名大學 (McGill, Ottawa, Montreal, Toronto, Alberta, McMaster) ,已建立雙方學術合作的基礎,各位同仁往後也可邀請這幾所大學的著名學者蒞校演講,或前往參訪進修,以及共同撰寫研究計畫。此外,校長也積極向各界募款,用來獎勵研究或補助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用意也是鼓勵大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之外,再向外探索更值得發展的領域。而大家這些努力的成績,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便匯聚成本校的研發能量。期許大家都能同心協力,一齊打造「高雄醫學大學」更亮眼的未來! [[enews30]] [[Category:研發處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