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35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行動夢想家─曾貴海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35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行動夢想家─曾貴海''' == [[Image:335月印萬川.jpg|250px]] *本校醫學系第十三屆畢業 *現任:曾貴海診所主治醫師、六堆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旗美社大校長 *曾任: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內科主任、衛武營公園促進會會長、高屏溪綠色聯盟創會會長 1965年,一位名叫曾貴海的學生來到了成立十三年的高醫。那時,高醫四周只有矮牆,也是其他學校所沒有,戒嚴時期,這所學校難得的沒有過多的限制存在,他在這片校園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也在這樣的環境建立了崇尚自由的思想,與追求社會公平的動力。<br/> 曾醫師的生命經驗跨越「醫師」、「文學」、「環境生態」、「教育改革」、「社會運動」五大塊。他那豐沛的能量,在學生時期就展現無遺。他和好友共同創立了留傳至今的阿米巴詩社。戒嚴封閉不了他們的求知慾,在那個戰後的時代,西方思想傳入臺灣,薰陶了許多臺灣青年,他們對命運產生叛逆、對生命產生懷疑,阿米巴詩社的青年們做了許多屬於青春的思索和抵抗:他們從北部找各種雜誌來讀,辦詩刊、批判不合理的政策,每週在活動中心貼上一篇詩詞。曾醫師回憶道:「人總要懷疑生命,思考為何活著」。他指出,阿米巴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隨時變動,沒有一刻是一樣的,正是這種差異性,激起在這裡相遇的人去思考生命,一代傳一代,至今不變。<br/> 身為一心追尋自由的青年,談及從醫的初衷時,他指出,在那個年代,未來的路只有兩條:聯考,或者學習一技之長。選擇高醫醫學系就讀是因為可以接觸民眾,能自己做決定,不用像其他職業受到體系的壓力。於是畢業後他一步步確實地實踐這樣的理想。畢業後的曾醫師先往臺北榮民醫院胸腔內科擔任住院醫師。在那裡的四年時光,他不僅進修專業知識,也培養了良好的醫病關係。他說,那時的榮總其實就像御醫所,身旁許多都是留美回臺的同事,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受到激勵,不斷精進自己。幾年後,他回到高雄民生醫院,不但創立跨醫院的胸腔內科專科討論會議,也在擔任主任時引入民主精神,建立升遷投票制度,至於其餘的改革,也旨在提升醫師訓練及養成的效率。<br/> 尊敬生命的態度,也讓曾醫師投身生態保育的運動。或許是當初在阿米巴詩社懷疑生命所帶來的思考,他認為「生命要有平等,才會美」,我們並沒有權力剝奪其他生物的性命,當我們不斷的剝奪,同時也是在毀壞我們的環境。「我們不該容許這種破壞生態的行為,這是一種資本追尋的困惑,所有當代哲學思想都表明,如果社會再這樣走下去,人類將會走向末路,這是一種憂慮。」從事生態保育工作不久後,曾醫師更進一步往社會運動邁進,希望能創造更好的家園。這樣的理念表現在創作上,則是作品裡蘊含著更多本土關懷的影子。<br/> 採訪結束前,曾醫師向我們分享了他從醫數十年的心得:第一、避開成見,了解每一位病人悲傷、憤怒的背後都有其原因,身為醫生應該多多包容,並盡力關懷,幫助每一位相遇的民眾。第二、傾聽他們的聲音,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不管是病人或家屬的抱怨,都可能幫助醫生找到問題所在,雙方要能心平氣和共同解決問題。曾醫師表示,只有在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後,才能投身自己想做的社會參與,他希望每個人都能用一己之力去關懷社會,積沙成塔,無論是出錢或出力,社會都將有所改善。他更期待母校高醫能成為人文科學在南臺灣的一個基點,培育更多勇敢實現夢想的青年。<br/> 從懷疑生命的青年到在文學、醫學領域皆有所成的醫師,曾貴海醫師讓我們明白,生命就像阿米巴,總是變來變去,理想與書籍,就像為未來墊基的基石,專業科目外,我們應該趁著年輕時多接觸文學與文化,努力開拓自己的世界。 (本校醫化系黃昱衡 撰稿) [[enews335]]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