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3 炬 航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33期 鏡頭下的高醫 =='''炬 航''' == [[Image:炬航1.jpg|200px]] 高高舉起火炬, 讓光明照得更遠; 合力撐起布帆, 承載愛人濟世的念力, 渡越智慧彼岸。 火苗避風長明、 帆海借風使力── 杵立抉擇關口, 修習人生學分, 化波濤為動能航向真理。 '''趙素芳捐贈創作有感~期待校園的藝文花孕盛開''' 醫科第六屆校友 趙素芳 [[Image:趙.jpg]] 行 過母校新校門前的同盟路,遠遠的就可以看見我最近才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炬航」。捫心自問:「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心力來構思、完成,並且恰如其分地裝置在校門口,這個過程,小至說明牌的大小、大至青銅色的再現是否精準……,每一個環節都是關切的焦點,不過,我依然誠惶誠恐地放不下心,生怕一有小小的疏忽就讓捐贈的誠意打了折扣。」我一邊如是自忖,一邊從幾個不同角度觀看這件作品。 對我而言,大規模的「戶外常設展」是生平第一次,公共景觀藝術的配置、佈署都是一項考驗。按照常態來看,作品在展示會場/空間佈展完畢之後,是可以讓自己鬆口氣的時候了,算是長期創作過後的壓力自我釋放吧!可是周邊的景觀和環境是否和雕塑作品調和?旋即又成為我「後製作」的部分,亦即意味著自以為這件作品還沒有完成,因此,我隨即和景觀設計師交換意見,期待借重他的專業烘托盡善盡美的呈現效果。 母校的五十歲生日,是一件大事,我衷心的祝禱她在台灣醫學教育及醫學史上再創新猷,這樣的心情是喜悅的、敬謹的、感恩的,所以我想用實際的行動來表達這番誠心敬意──即使是我的雕塑技法和理念都未達到最純熟的境界,不過,發自內心的誠意才重要。我用幾個月的時間,清晨即起,心裡記掛的仍是未完成的雕塑作品;休診的空檔,眼前出現的仍是哪些細部的表現可以更細緻……,「捏、擠、掏、捶」的製作過程,有幾回,手上、臉上受傷了仍然沒有馬上察覺,事後想起這些創作的點點滴滴,才宛若體現了「入定」的專注情境為何物! 為五十週年校慶而作的雕塑都以抽象的意念表達作為主軸,不過,也同時以表達祝福的心意作為發想。校門入口左側「炬航」這件以「精神座標」自許的作品當作起點,融合火炬和風帆二種意象,藉此表達個人為「母校、教育、人生」歌頌、禮讚的意思。 沿著「史懷哲大道」的椰林樹蔭下,我特意規畫了「陞」、「圓融」、「開天闢地」、「靜觀寰宇」、「芽」……等這幾件作品,都隱含了殷殷祝福的心境,還有祈盼同心合力實踐的人生哲理。這幾件作品的造型和傳遞的意趣,與椰子樹挺拔、往上伸展的形態倒也十分契合。 再往露天咖啡座及濟世大樓的方向前行,這兩個區塊,我選擇了親子、親情、愛情和女性為主題的雕塑作品配置其間,而與花圃綠樹較溫馨的柔性氛圍相呼應;在這兩個展示場地之間的網球場入口,我特意安排了一件稱作「歡樂」的作品,散發動感、活力的特質,而與體育的奔放時光兩相輝映。期待師長、學弟妹們,放慢腳步,或許就在這個瞬間,人、雕塑和自然開始行光合作用,一起呼吸、一起悸動。 我和日昇月落、四季更替一起邀請您觀賞我的雕塑作品,當您把腳步、目光和心情暫且停駐在這些作品前,沈靜地和這些看似「無機的青銅」產生對話,我的雕塑才算真正地完成! 編按:本文將刊於秋季號高醫人 [[enews33]] [[Category:enews鏡頭下的高醫]]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