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6 聖潔與沉淪的反思——《楢山節考》導讀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聖潔與沉淪的反思——《楢山節考》導讀 導演:今村昌平 主要演員:緒形拳……等'''==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聖潔.jpg]] 本片曾獲美國康城電影節最佳電影獎,根據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改編,敘述貧窮的角落許多貧窮的故事。楢山地區因為貧瘠,食物嚴重匱乏,當地的老人到了一定年紀時,必須由兒子背上山等死,節省下的糧食才能讓更多年輕人活下去。很少看見如此赤裸裸、不假任何修飾的影片,將人性置放在生存本能、人類真實的原慾,進行如此殘酷、卻真實的揭露與討論。看完影片,確實令人心緒低落,也撞擊著思考,到底何謂聖潔?何謂沉淪?聖潔與沉淪的差距真是如此大嗎?也許這兩股力量原就同時存在於人性之中,只是我們不太願意面對所謂沉淪的一面,崇高與殘酷、尊貴與卑微根本只是一線的翻轉。 全劇以阿珍奶奶為主軸,她平日努力工作,呵護每一個兒子與孫子、及不斷進入家中的女人;眼見家中人口不斷增加,糧食卻依舊匱乏,她不但自行撞斷牙齒(以示老邁),並主動向兒子辰平提出「上山」的要求,希望在楢山神的懷抱中死亡。於是兒子背著母親上山,歷盡艱辛與危險,終於來到山上;面對的卻是一堆白骨、骷髏,一大群等待或正在啃食屍體的烏鴉,死亡的恐懼與親情割捨的悲痛全在演員高度內斂的演技中昇華。尾聲,阿珍奶奶盤腿坐著、雙手合十、閉目凝神地等待楢山神的招喚;一場突然降下的白雪,將所有的草木山陵、令人畏懼的白骨完全覆蓋,天地只剩一片白茫茫的乾淨,定止在原地的阿珍奶奶卻散發出佛像般的莊嚴。劇中也安排另一位被兒子強行背上山的老人,不斷哭喊、咬斷繩索想逃跑,最後卻在斷崖與兒子掙扎時,兒子為求自保,只能親手將父親推下,結束楢山的死亡之行。二十年後,這些兒子們也得面對另一批兒子將他們背上山,如此不斷輪迴著無數個悲傷故事。 劇中另一個家庭「雨屋」因為飢餓而偷竊,為永絕後患,全村人開會同意滅族,最後不分男女老幼都慘遭活埋;阿珍另一個兒子利助,因為體臭,沒有女性願意與他在一起,為了滿足性慾的衝動,只好利用小狗小白宣洩慾望。這些殘忍、人獸交的畫面,令觀者不舒服,甚至在吹著冷氣的沙發椅上大罵:噁心、沒人性。但導演也經常帶出蛇生小蛇、蛇吃老鼠、蜻蜓交尾……等自然界畫面,這些「難看」的畫面卻也提醒人類:人類難道不是動物?人類與動物的差別究竟在哪裡?這些悲劇即使在e化時代難道就不存在了?如果我們不是幸運地出生在這個高貴聖潔的台灣,那些故事會不會就發生在我們身上?鏡頭前那些難看的人難道不能稱為人類嗎?或者有一天「他們」會不會就變成「自己」? 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著名的需求層次論,將人類的需求以金字塔圖形展示為五個層次,教育體系中往往單向側重金字塔頂端的尊重與自我實現部分,即所謂的聖潔,因為那是人異於禽獸最珍貴的價值所在,至為重要;但若忽略金字塔底部最厚實的生理與安全的需求——人與禽獸的共同本能、最易向下沉淪的部分,許多理想的實現或制度設計的良窳,可能都也因此受限。孔子主張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何以特別標舉富足?自應對人性有更深刻的觀察與反省。聖潔與沉淪、黑夜與白晝都是讓人類趨向體契宇宙完整的力量,所有的領悟也都在方寸間。 '''e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內涵豐富的電影、文學展現更多生命與人性的細節;藉著本片,擴大了你對人性什麼樣的內涵了解與寬待? '''e館分享:生命中吉光片羽的捕捉,獻曝以饗入館''' 第一次坐在愛河邊啜飲咖啡,凝視夜幕低垂後、顯得闃黑的河面,看不見水的顏色,也無法觀察或想像水中的生物;但霓虹燈映照在河面的的光影,使反射的波光更耀眼,稍顯起伏的波浪逐漸拍向岸邊,也撞擊著情感與記憶,是分莫名的開心與感動吧,有生之年竟然得以「重浴愛河」! 高中唸的是雄女,就在離愛河邊不遠處,愛河這條人工運河更是許多高雄人共有的記憶。從前這條河雖名之為愛,卻一點也不可愛;經過河邊,不時聞到令人想掩鼻的臭味,河面浮著一層厚厚的油污,飄著散列的巨大原木,若稱她為黑河,一點也不為過。記得曾經報載,一位想自殺的人跳入愛河不久後,即高聲呼救,因為雖然一心念死,卻受不了愛河的臭,不想死在臭氣裡;讀完新聞,令人莞爾,髒臭的愛河還能救人呢。 記得整治愛河的呼聲從高中起就不斷聽見,每到選舉時便成為許多候選人的政見之一,更有議員跳入愛河游泳,以示決心;整治過程中,也曾見報導愛河出現游魚了,官員生飲河水,以示愛河重現生機,……。二十年後,我真的帶著微笑坐在這裡享受愛河,我竟還能活著欣賞到整治後的美景,看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春江花月夜〉),就在眼前的會心凝眸。 搭乘遊艇遊河,清涼的河風撲面而來,真的只夾雜略微?溼冷澀的氣味,但絕非臭味,就是河水的味道。經過中正橋時,隨船的導遊盡責地教導遊客觀察橋下的燕子;看著鋼骨結構的橋墩上真的棲息著一整排燕子,驚嘆工業時代來臨,燕子也得學習在鋼筋水泥間構築自己的巢。 看過父母年代愛河美麗的照片,那是曾經可以划船、散步,可以看見柳條輕拂的河川;環境被破壞、美麗的記憶被玷汙實在太容易,重回舊貌又多麼艱困,人類還得為無窮的貪欲付出多少代價?坐在愛河邊喝咖啡、搭乘小艇遊河,高雄人可以驕傲地宣稱我們有愛河,那又何需千里迢迢,到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塞納河,如果只為享受同質性的歡樂呢? 愛腳下踩著的故鄉泥土,為自己的城市書寫:我在愛河邊——左岸咖啡。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 [http://kml.kmu.edu.tw http://kml.kmu.edu.tw]留言、討論 [[enews36]]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李玲珠]]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