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10 12元的高雄
出自KMU e-News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8行: | 第8行: | ||
== '''12元的高雄''' == | == '''12元的高雄''' == | ||
- | + | 醫學系校友 黃信恩 | |
第20行: | 第20行: | ||
高捷紅線通車後,免費試乘一個月,那時班班爆滿,前景輝煌。試乘結束後,祭出不論遠近,持一卡通搭捷運一律12元。然而人潮驟減,即使橋頭到小港只要12元,也無法衝出運量。不久橘線通車,原本預期鳳山人口能改善運量,但橘線似乎比紅線少見稠密的瞬間,常是淡淡的尖峰、深深的離峰。 | 高捷紅線通車後,免費試乘一個月,那時班班爆滿,前景輝煌。試乘結束後,祭出不論遠近,持一卡通搭捷運一律12元。然而人潮驟減,即使橋頭到小港只要12元,也無法衝出運量。不久橘線通車,原本預期鳳山人口能改善運量,但橘線似乎比紅線少見稠密的瞬間,常是淡淡的尖峰、深深的離峰。 | ||
- | + | 捷運路線設計、接駁公車頻次、城市人口結構、市民生活習慣都被討論著。高捷瀕臨破產?每當耳聞這消息,想起美麗島站,我是難過的。或許我一直在等待,等待地下宮殿有日的勃發與光榮。(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11) | |
第40行: | 第40行: | ||
某日1路公車不見了。捷運來臨,公車整併,舊的已崩解—大港埔站消失了,美麗島站誕生了;鹽程站不再是一座大圓環;手中不再持著冷氣車剪兩格、普通車剪一格、300元60格一張的學生月票。 | 某日1路公車不見了。捷運來臨,公車整併,舊的已崩解—大港埔站消失了,美麗島站誕生了;鹽程站不再是一座大圓環;手中不再持著冷氣車剪兩格、普通車剪一格、300元60格一張的學生月票。 | ||
- | + | 1路呀,這條路線,這些青春,如此菁華,如此昂然,彷彿是記憶裡另一條椰林大道。(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18) | |
第56行: | 第56行: | ||
如此光明正大、無懼無束的搶劫呀!我這才驗證到柴山之猴的跋扈。牠們逛大街、闖民宅、搶超商,從山巔放縱至山腳,近來版圖更延伸至中山大學。甚至,我曾在219路公車上,目睹鼓山路上有獼猴。 | 如此光明正大、無懼無束的搶劫呀!我這才驗證到柴山之猴的跋扈。牠們逛大街、闖民宅、搶超商,從山巔放縱至山腳,近來版圖更延伸至中山大學。甚至,我曾在219路公車上,目睹鼓山路上有獼猴。 | ||
- | + | 有回我爬到柴山雅座,坐在涼亭打開背包時,一山友說:「小心,食不露白,這裡是高雄治安最差的地方。」(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25) | |
- | + | ||
第75行: | 第74行: | ||
民族路蒐集了許多基層勞工的故事──嘈雜車陣裡,卻又異常寧靜的故事。 | 民族路蒐集了許多基層勞工的故事──嘈雜車陣裡,卻又異常寧靜的故事。 | ||
- | + | 後來公車出現民族幹線,左營高鐵發車,直行民族路,往三多商圈。然而民族路依舊壅塞,機車依舊在烈日下鑽動。沉默的曝曬,安分的移動,那是摩托車之城的務實與低調。(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10.02) |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10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目錄 |
12元的高雄
醫學系校友 黃信恩
12元的高雄/地下宮殿
高雄捷運通車前,媒體曾大力報導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這是義大利藝術家水仙大師(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歷經四年多創作,以生命之水、仇恨之火、創造之光、成長之土為基調,在大廳穹頂的玻璃藝術品。這費工的圓形車站,後更被美國旅遊網BootsnAll評選為世界第二美的地鐵站,宛若地下宮殿。
這使我想起莫斯科地鐵。其中有站名「共青團」(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鵝黃天花板鑲著馬賽克,浮雕、吊燈、圓拱,氣派堂皇。莫斯科地鐵設計講究且挖得深,每日九百萬人次,在華麗深邃的地底、近兩百座車站間疾行,最深的勝利公園站(Парк Победы)甚至深達80餘米。
高捷紅線通車後,免費試乘一個月,那時班班爆滿,前景輝煌。試乘結束後,祭出不論遠近,持一卡通搭捷運一律12元。然而人潮驟減,即使橋頭到小港只要12元,也無法衝出運量。不久橘線通車,原本預期鳳山人口能改善運量,但橘線似乎比紅線少見稠密的瞬間,常是淡淡的尖峰、深深的離峰。
捷運路線設計、接駁公車頻次、城市人口結構、市民生活習慣都被討論著。高捷瀕臨破產?每當耳聞這消息,想起美麗島站,我是難過的。或許我一直在等待,等待地下宮殿有日的勃發與光榮。(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11)
12元的高雄/椰林大道
我曾和一群高雄人聊天。談到搭公車,大家不約而同說:我搭過1路。
那些故事有:「一人至堤防垂釣」、「兩人至西子灣看斜陽」、「18人到輪渡站共吃一碗剉冰,雜匯18種唾液」;哈瑪星的、台華輪的、旗津渡輪的。故事常是豐收,像漁獲。
那曾是黃金歲月。一班接一班,1路公車從火車站駛離,開往鼓山輪渡站。
初次搭1路是去面試。當時,中山大學針對雄中新生,甄選數理人才,錄取者將可參與實驗計畫,這對日後推甄大學有相當幫助,吸引不少同學報考。
那天面試結束後,我循蓮海路走去,沿途植了一排椰子,海風藍天,椰葉把夢想撐高了。往後當我來到中山大學,總喜歡走這段椰林大道,幻想這是公館。
大學聯考後,我飛不走,留在高雄,做更徹底的高雄人。
某日1路公車不見了。捷運來臨,公車整併,舊的已崩解—大港埔站消失了,美麗島站誕生了;鹽程站不再是一座大圓環;手中不再持著冷氣車剪兩格、普通車剪一格、300元60格一張的學生月票。
1路呀,這條路線,這些青春,如此菁華,如此昂然,彷彿是記憶裡另一條椰林大道。(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18)
12元的高雄/治安最差的地方
老左營人大概對19路公車不陌生。左營北站發車,經鹽埕,往四維路。
19路標記了一個年代──左營北站的年代。那時,市區來的乘客,如欲前往楠梓,得於此換車(或提前於左營南站)。後來19路改為219,直抵楠梓無間縫。不僅19路,5路也在這種情況下整併為205路。左營北站於是安靜了,不見當年公車頻繁進出的盛景。
外婆家在鹽埕,自小我就搭過19路。路線中有一大段沿鼓山路而行,軍營、眷舍、水泥廠一路置換,但背景卻始終是山。我自稱這是一班沿山公車。
有次我在龍泉寺下,登柴山。走過一段階梯,店家櫛次鱗比,步進木棧道不久,突然感到手中塑膠袋被拉扯,不到三秒鐘,扯斷了,零食全被劫走了。一隻獼猴齜牙咧嘴與我對望,然後迅速潛進樹叢。
如此光明正大、無懼無束的搶劫呀!我這才驗證到柴山之猴的跋扈。牠們逛大街、闖民宅、搶超商,從山巔放縱至山腳,近來版圖更延伸至中山大學。甚至,我曾在219路公車上,目睹鼓山路上有獼猴。
有回我爬到柴山雅座,坐在涼亭打開背包時,一山友說:「小心,食不露白,這裡是高雄治安最差的地方。」(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09.25)
12元的高雄/摩托車之城
當年我以為,要目睹高雄機車蜂擁的景象,得去民族地下道。
北上或南下,機車鑽出地下道,如遇紅燈就是一場滯悶的回堵,化不開的廢煙、熱氣與引擎聲。尖峰時刻,空汙指數更常冠居高雄。
民族路給我的印象就是車多,灣仔內以北的民族路更是長年灰濁乾燥,路樹有些禿黃。加油站、屠宰場、汽車展售場、工廠,愈往北行,面貌愈粗獷,景觀愈工業。
有陣子我常搭28路往楠梓。這公車行經部分民族路與高楠公路,窗外騎士不分老少,車速都是猛的。每當上下班時間,常可見身著工廠制服的騎士,在車陣中鑽呀鑽,飛砂走石,風吹日曬,就這樣工作了數載。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順路口,有個阿嬤,戴斗笠裹花布,在車陣中賣玉蘭花。
民族路蒐集了許多基層勞工的故事──嘈雜車陣裡,卻又異常寧靜的故事。
後來公車出現民族幹線,左營高鐵發車,直行民族路,往三多商圈。然而民族路依舊壅塞,機車依舊在烈日下鑽動。沉默的曝曬,安分的移動,那是摩托車之城的務實與低調。(轉載自聯合副刊2012.10.02)
- 編按:作者黃信恩為本校醫學系校友,1982年生,現為住院醫師。喜歡以文字思考生活,寫作散文與小說。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年度散文選。著有短篇小說集《高架橋》,散文集《游牧醫師》。本校圖書館亦有典藏,歡迎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