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04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1)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4期  分享園地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1)'''== 本校 醫學院 劉克明 教授<br/><br/>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
當前修訂版本 (2017年2月6日 (一) 17:33) (編輯) (撤銷)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4期  分享園地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1)'''== 本校 醫學院 劉克明 教授<br/><br/>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4期  分享園地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1)

本校 醫學院 劉克明 教授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 (TMAC) 2013年制定的新制評鑑準則,第2.0.2 條準則: 醫學系必須提供醫學生主動、獨立學習的教育機會,以培育終身學習的必要技能。

  然而受評學校在準備自評報告時,經常感覺到提不出「主動、獨立學習」明確的定義,也不知道要提出什麼樣佐證資料,才能符合此條評鑑準則的要求。筆者的淺見認為「學習的動機」是「主動、獨立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受評學校在提供醫學生主動、獨立學習的教育機會時,可從如何激發醫學生「學習的動機」為出發點。

  近年來,醫學教育界對醫學生學習的動機 (Motivation) 很感興趣,因為醫學生經常被認定為必須是具有強烈動機的,他們承諾於接受高深的、特定的醫學教育訓練,以便進入一個非常特殊的救人醫療專業。因而,動機是決定學習的品質與是否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醫學生學習的動機越高,學習的品質、運用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堅持及成果表現越佳。然而當醫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教師便會觀察到醫學生呈現精神沮喪、失去學習的興趣或甚至放棄學習,表現出無力感或灰心。醫學教育學者的研究結論為,醫學院教師對他們的學生的學習動機,負有極大的責任。亦即醫學院教師本身要對「學習動機」感到興趣、提升教學與評量策略,才能夠促進醫學生對學習的動機。

  一. 教師激發醫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事實上,一般想考進醫學院成為醫學生,他們最大的習醫動機是期望能成功的畢業,快速地成為醫師。醫學院招生委員在選擇學生時,也是以考量入學後是否能順利的畢業,更勝於其學習的動機。要如何激發醫學生的學習動機,Dr. Pelaccia與 Dr. Viau提出,醫學生們在下列情況,會有較高的學習動機:當他們看到被要求去執行的活動的裨益與好處,是有用的與有趣的,即感受到教育活動的價值 (Perception of the value of an educational activity);他們感覺到有能力去完成這些活動,而且自己會很滿意,即自我效能的覺知 (Perceived self-efficacy);以及他們感覺到,對這些活動要如何進行,他們能夠表達看法,對於活動的進步是負有責任的,即控制能力的認知 (Perception of controllability) 。亦即學習的動機是決定於學習者個人與環境因素;更精確地說,是學生對他們的學習環境、學習行為的認知,與環境的因素之間,經常的互動的結果。

  醫學生「學習的動機」是激發醫學生們能夠更積極地、深入地、持續地學習,其中「主動學習 (Active learning)」與「自主學習 (Self learning)」,是培育醫學生的終身學習有正面影響的「學習策略」。

  教師如何激發醫學生「主動學習 (Active learning)」與「自主學習 (Self learning)」的動機?
  1. 要提高醫學生對醫學教育活動的價值的接受度:
  首先須探討醫學生的期待與學習的計畫。假如該教學活動,是與醫學生他們自己的學習目的、預期與計畫符合的話,醫學生對於一個被指定的教學活動會給與更高的價值。建議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時,可以問醫學生或給予問卷,對此課程的期待是什麼?請醫學生寫下答案,並講述出來。藉此將此課程的學習目的與述學生的預期與計畫結合在一起。如果此課程的學習目的無法符合醫學生的預期,教師也要解釋。

  2. 詳細解釋教學材料的目的:
  教師要藉著所定義的學習目的,花時間對醫學生解釋教學材料的好處與用處,幫助醫學生對一個被指定的教學活動會給與價值。理想上,學習目的應該要與醫學生未來的專業教學活動連結在一起,例如強調在解剖學、生理學或胚胎學上課討論的一個主題,其於臨床上的實際應用的關聯性,激發其學習動機。

  3. 提高挑戰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
  不少教師們誤認為在上課一開始時,以較容易達到的教學目的,可以促進他們的醫學生們有更進ㄧ步學習的動機。然而太容易達到的學習目的,會導至醫學生對此教學活動感到無趣,然而太複雜的教學目的,又會導致醫學生放棄比教學活動。將學習目的與醫學生對此教學活動價值有正面影響的感受聯結起來,亦即將教學活動與一種挑戰聯結起來,讓醫學生不會覺得太容易或太難達到教學目的,以激發其更進ㄧ步的學習動機。

  4. 指派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同在進行問題導向的學習 (PBL),把事實 (Fact) 轉成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的主題,讓醫學生們藉著瞭解或甚至基於他們未來專業的活動去解決問題,有機會去找出生物醫學科學與臨床學門之間的關聯性。提供醫學生們在未來臨床執業時,必須要思考去解決的類似的臨床問題,冀以改善他們對於教學活動的價值的認知,激發其更深入的學習動機。

  5. 肯定學生的學習結果:
  考試分數的高低,會影響醫學生學習動機。考試分數高會促進醫學生對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感覺,分數低則會減少其感覺。考試是要強調學生己經有學習到的東西,並幫助他們認知錯誤在那裏,而不是僅是以低分來懲罰他們的學習成果不佳。因此要清楚地跟醫學生說明要評量學習成果的方式與標準,並將考試結果與評語結合,以激發積極主動學習動機,確保醫學生有能力會學習成功。

  6. 提供醫學生已達成的成就的正向回饋 (Well-meaning feedback):
  在提供醫學生學習成果回饋以激發其學習動機時,要包括醫學生已表現的優點,不宜僅聚焦於醫學生的失誤 (Errors) 。教師要應用建構性的而非威脅性的回饋,必須以學習的難題為目標,而且聚焦於要如何幫助醫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重點提供其待改善之建議 (Points for improvement)。

  同時,如能鼓勵醫學生去向同班同學或學弟妹們,解釋其獲得的學習成果,擔任類似教學與/或輔導的角色時,亦可促進醫學生對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感覺,激發其積極主動學習動機。


enews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