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19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用心如「鼎」—陳信甫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9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用心如「鼎」—陳信甫

  • 本校牙醫系第九屆畢業
  • 現任:安信牙醫診所主治醫師
  • 經歷:本校牙醫系總校友會會長、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常務理事長,曾獲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特殊貢獻獎、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金質獎


  陳信甫醫師為人謙遜,由於對牙醫群體責無旁貸的關懷,促使他勇於任事,無形中累積不少成果與聲譽。

  陳醫師高中就讀臺中一中,在戒嚴的年代,校風相對開放,校方每週一邀請社會名流、大學教授到校演講,為他的生命引進獨立思考的習慣,但這也讓他一度成為令校方頭痛的學生。高中畢業後,他就讀高醫牙醫系。那時「牙醫師」在一般民眾的心中,仍是和密醫、齒模技術師連在一起,社會地位頗低,像大他兩屆、後來在牙醫系教書的林立民、連熙隆教授的那個班級,班上同學大多轉系或重考。而牙醫系本身的資源不夠,師資不足,設備也不如私人診所。這一切,都讓他開始思考牙醫系學生與牙醫師的定位是什麼?未來在哪裡?

  於是他和學長林立民共同成立學生組織「牙醫學會」,由林立民擔任會長;他則創立一份牙醫系刊物,取名為《鼎》。他解釋說:「鼎有三層意義。首先,鼎的形狀像大臼齒,寓意牙齒以及牙醫;其次,鼎有穩、正的意思,藉此勉勵牙醫系學生能靜定其心,以求進步;第三,鼎是國之重器,期許牙醫系學生自重而後人重,將來成為牙醫界之鼎、社會之鼎。」

  陳醫師後來擔任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為捍衛牙醫師的權利,四處奔波和政府單位交涉,榮獲該會頒發特殊貢獻獎;另外,也當過臺北東區扶輪社兩屆社長。不過回想起這些往事,他仍感性地說:「1969年創設《鼎》這份刊物,是我覺得自己一生中所做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陳醫師認為,人人都該用自己的專業與教養,找到生命的意義與歸向。人人心中要有一座鼎,神秘、莊重而且唯一,代表自己最後的堅守、決不改變的信念與信仰。這個信仰,可以是宗教信仰、人權信仰。總之,具有信仰與信念很重要。就以美國醫院行政協會對醫學專業的四個定義「Altruism、Knowledgeable、Skillful、Dutiful」來看,雖然表面上,利他與責任是教養,知識與技術是專業;然而,追求知識淵博、技術精熟的境界,日新又新,精益求精,何嘗不是一種教養?這種教養不會憑空得來,而是需學習、歷練、累積。身為醫生,有了教養、信仰,自然會以病人需求為首要考量,不因私利而做不必要的商業醫療。

  畢業後數年,陳醫師到臺北看診,有感於個人力量渺小,於是成立北區校友會,團結校友力量,相互關懷,彼此交流。另外,他也再度創辦《鼎友:臨床牙醫學雜誌》,刊載口腔、牙醫等論文,希望能發揮幫助牙醫師充實專業的作用。

  回想高醫的師長,他說口腔醫學的殷念德教授、教授藥理學的杜聰明院長、外科的郭宗波教授,在人格與學識涵養方面都是最好的;其身教言教,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力。他認為影響到很多人的事情,就是人文的事情。不論是醫生,還是讀法律、讀政治的人,若無人文素養,將是很危險的事。他常勉勵學生多接觸文史哲,也推薦如《重披白袍》、《教養》這類書籍,希望學生能以「典範」為學習對象。

  根據陳醫師多年的職場經驗,高醫畢業生淳樸踏實,專業也無問題,不過大概因受地域限制,面對社會變化時,靈活度不如北醫、中山的學生;但靈活度可以補強,而最重要的還是需有人文涵養,以及終身學習的謙虛態度。

  陳醫師是高醫傑出校友,擔任過牙醫系總校友會兩屆會長,以及長達二十年的顧問團團長。他深情期許決定學校發展方向的董事會,能具備宏遠的眼光與理想,以無私無我的精神,知人善任,帶領高醫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系李麗美 撰稿)

enews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