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出自KMU e-News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 |
(→'''本期專題''') |
||
第1行: | 第1行: | ||
== '''本期專題''' == | == '''本期專題''' == | ||
- | ''' | + | '''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
- | [[ | + | [[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人文社會科學院 周逸衡院長 |
+ | |||
+ | [[enews238 於教學上精益求精--教學研討日與課程評量回饋 ]] 教學組 蔡宇哲組長 | ||
- | [[ | + | [[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跨校院整合型計畫的初體驗]]研發組 陳武宗組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ews238 「親近藝術、關懷生命」校園藝術季]]綜合組 莊宜達組長 | ||
+ | [[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意見交流Q&A】]] | ||
==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 == | ==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 == |
在2014年2月7日 (五) 08:45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本期專題
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人文社會科學院 周逸衡院長
enews238 於教學上精益求精--教學研討日與課程評量回饋 教學組 蔡宇哲組長
enews238 人文社會科學院跨校院整合型計畫的初體驗研發組 陳武宗組長
enews238 「親近藝術、關懷生命」校園藝術季綜合組 莊宜達組長
人文社會科學院發展之規劃
人文社會科學院 周逸衡院長
本校雖屬專業醫學大學,但醫學攸關生命,且考量科學技術的基礎應以「人文」及「社會」為核心,為平衡科技與人文領域的發展,落實本校重視人文涵養與社會關懷之教育目標;本校「人文社會科學院」之規劃不同於一般綜合型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院,我們除將負起推動高醫大人文社會教育之責任外,將著重於醫學人類學、健康社會與醫療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期待本校所培育的醫護與公衛領域大學生,除具備健康與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能、更兼具深刻的人文社會素養;而相較其他學校之人文社會學院畢業生,本學院的畢業生則擁有更深的健康與醫療知識與經驗。至於我們所培育的研究生,其研究則皆將聚焦於與健康、醫療相關之人文社會議題。我們期待發展一個以人類健康福祉為研究、教學軸心的「人文社會科學院」。
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逐年規劃如下:
1.營造人文社會領域可發展之校園氛圍: 採用多元升等考核制度,接納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差異,給予人文社會領域教師適當的尊重與支持。
2.本院除持續延聘優異師資加入各系所與中心外,鑑於目前大學入學機會供過於求,以及人文社會學領域大學招生之相對困難;未來將視環境與自身條件,規劃大學部跨領域學分學程和研究所跨領域學位學程等,為未來主要的發展走向。
3.學院的發展強調專長相近教師的整合,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上形成數個研究服務社群,對內研究與對外服務皆採團隊模式;另再進一步結合其他學院之教師形成跨領域團隊,大力推進教學與研究之發展,並進而推展校內外之服務。
4.協助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健康科學院中,與醫療、照護有關領域人才之「人文社會素養培育」。包括課程之設計、教師之安排、教學方法之精進、經驗式學習之規劃等。
5.鼓勵師生積極參與校外之各類活動,增加能見度與影響力。為使師生能在校外嶄露頭角,勢必需在校內先有活動之經驗與歷練;故而將在校內經常舉辦人文社會領域之各類活動,讓高醫大學生充分感受到人文社會氛圍之薰陶,達到設立本學院之初衷。
102學年度起,本校全面推動全體大一學生皆納入「書院教育」,以「生命探索」做為核心價值,以感恩、熱情、尊重、禮貌、團隊、關懷為6大教育核心指標。整合通識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延伸學習)、潛在課程(住宿境教),形成多元學習系統,並依「奉獻」「關懷」「薪傳」「創新」「永續」五大主軸,分別成立「濟世書院 」「傳習書院」「懷愛書院」「日新書院」「厚生書院」五大主題書院。從日常生活、人際互動與生命實踐中落實通識全時教養,讓知識與行動合一,使人格形塑與教育現場無縫接軌,實現通識教育的全人目標。
高醫書院是一種擴大版的生活與學習輔導,特別安排經甄選、培訓過的42名生活學習助理進駐宿舍,提供新生即時性的住宿輔導,協助書院學習活動,並擔任院生與書院導師的中間橋樑;期望透過「人」的直接引導,幫助新生更快速地熟悉新的環境與學習型態,藉由環境與情境、借力使力,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另外,經過書院培訓後的39名書院導師,對院生的教導將著重於身教與境教、而非僅關注於言教,各主題書院安排的書院日活動也不只是上課、說教,更設計各種學習情境;期能增加院生與導師的互動,在「做中學」的課程引領與操作學習下,達到體驗式學習的目的。
「書院教育」側重態度與教養,更強化原來的通識教育學習,並透過「書院電子護照12345」的設計,要求學生一學年內參與1個社團、參與2場賽事、 觀賞3場藝文表演、聆聽4場講座、 參訪5場藝文展覽,在不特別增加學習負擔的原則下,將學生必須修習的通識課程、鼓勵參與的非正式課程(含講座、藝文、社團、體育等活動)等學習活動進行整合,使原有學習不再零碎化,發揮整體綜合的教育效益。
於教學上精益求精--教學研討日與課程評量回饋
人文社會科學院教學組 蔡宇哲組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文社會科學院自成立以來,院長周逸衡講座教授認為現下大學過於強調研究而輕忽教學,因此希望院內專兼任教師都能夠不斷地精進教學能力與觀念,學習怎麼樣把我們的知識更有效率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與資源。自上學年起特將每學期的期中考該週的週五定為人文社會科學院的「教學研討日」,讓院內專兼任老師能夠有機會齊聚一堂,彼此互動分享教學上的心得,並邀請在教學各層面學有專精的講者到校分享,以期讓教師們在教學上持續成長。
本學期即於102年11月15日下午舉辦教學研討會,邀請了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賴光真教授以及使用者經驗協會理事長蔡志浩博士,分別以「大學班級經營:理念、策略與方法」與「從教學中豐富自己的生命」為主題,分享自身十多年教學經驗中所獲得的方法與省思。讓老師們不僅對於教學技巧上有所精進,也能夠適時反思教學所帶給自身的成長與意義。本院將持續規劃辦理教學研習會,以求精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學習,進而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
除了老師自己精進教學能力是不夠的,教學與課程設計上可能會有些盲點是老師不自知,所以本院希望能夠由學生方面獲得更多關於課程的學習情況與想法,回饋給負責教師,透過師生雙向的交流來更精進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由於以往的教學評量為求精簡無法呈現學生學習情形,也不適用於體育課程,另也因線上填寫以致於許多課程填答率過低,會有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因此由上學期開始本院自行試辦課程評量問卷,針對包含通識、體育課程在內的院內所有課程,設計合適的評量題目,於學期末在課堂上請學生填寫。當中不僅針對授課教師的教學部份,也讓學生呈現自己學習上的情況以及對課程的想法,藉此回饋更多課程資訊給負責教師,以讓老師們能夠對課程內容做更適當的調整與因應,也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品質。
人文社會科學院跨校院整合型計畫的初體驗
人文社會科學院研發組 陳武宗組長
人文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人社院)成立第二年 ,雖原有醫社、心理、性別所及通識中心等單位教師,皆已有各自校內外研究計畫的申請與執行,且也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呈現。但周院長上任後,除重視與凸顯人社院在教學上的主體特色與成效之外,也希望人社院教師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下,能發展出具有人社院主題特色的整合型計畫。故研發組延續第一年成令方組長,帶領兩系一所教師,爭取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的整合型計畫的餘溫,本學年開始再次邀約部份原班底老師,嘗試從本校與中山大學的攻頂計畫為標的,進行跨校院的整合研究之路。
2013年9月18日中山大學文學院陳福仁主任、孫小玉教授前來本院進行第一次會面,並了解兩院老師的研究方向及合作的可能性,緊接著在10月2日兩院有12位教師出席在中山的第二次聚會,會中邀請了中山攻頂計畫業務承辦人說明計畫徵求的重點,也當場溝通說明與會者的疑問。並在出席者簡要介紹各自目前研究的興趣與主題後,開始尋求兩院教師合作提案的伙伴。第二次見面後的10月5日「多元/樣身體之倫理論述與醫療實踐」總計畫主題名稱由陳主任、孫老師研商後提出後,徵求大家的意見。因距11月29日提案截止日時間緊迫,無論暫時有否合作對象,希望參與的老師們能先完成個別研究計劃的書寫,再進行總計畫的整合與撰寫。在又趕又催的壓力下,加上11月27、29日兩次密集的整合會議,最後如期提交計劃。第一次跨校兩院的整合計劃共有8位老師配對合作,提出了4個子計劃,可惜有一子計畫已完成但缺合作對象,依規定無法提案,很遺憾。
整合型研究計畫說易行難,個別型計畫自主性高,且較不必花時間與他人磨合與協調,當然成為老師的首選,加上當前校園內的教研輔導及服務工作忙碌,時間切割十分的分散,要找出共同可以一起討論的時段,著實不易,須有心且耐性十足的協調者與助理,才能聯繫與聚合有心的老師參與。同時因學門背景與思維的差異,從主題的構思、架構建立、參與者子計畫的撰寫,到最後整合型計劃主體確立與完整計畫內容的完成,計畫總主持人需真的具有整合與協調的功夫。約70幾個日子,兩院12位教師經歷了一次難得的整合型研究計劃合作之初體驗,每位參與者在此過程,想必各自有很深刻的學習和感受。
在等待審查結果的時候,本學院由性別所楊幸真所長領軍的一組跨校的「性別主流化在台灣健康照顧體系的建制:知識建構、機構治理與政策制訂」國科會整合型計畫,4個子計畫全數通過了國科會的審查補助,真是可喜可賀,值得大大為她們喝采。